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前景 >> 十万个冷知识第二十弹武器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关于武器的冷知识你知道么?
95.为什么说日本武士刀的样式源自中国
很多人一听到日本武士刀,就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人所用的军刀,实际上,日本武士刀和日本军刀并不是一回事。日本武士刀都是用手工制造的,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日本军刀尤其是日本士官的军刀,主要是工业化机械生产的制式武器,制造历史只限于—年之间,连年都不到。
中国文化对日本刀剑的影响实际上从汉代就开始了,但日本武士刀被一致公认是脱胎于唐代的“唐大刀”。最初日本人按照唐大刀的样式直接仿制刀具,仿制品就叫作“唐样大刀”。不过,在仿制过程中,日本人不断地加以改进,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风格的刀剑体系。唐大刀的刀身是直的,而形成风格以后的日本武士刀的刀身具有一定的弧度。
日本武士刀常用夹钢制成。所谓夹钢就是在刀身部位使用硬度较低、韧性较好的钢材;而刀刃部分使用硬度较高的钢材。这样既可以保证刀刃有较高硬度,又可以使得刀身具有较高的韧性。
制作日本武士刀需要先对钢材进行反复折叠锤锻,除去钢铁中的杂质,并使各种成分分布均匀。在锤锻过程中,钢铁中的碳被不断氧化,含碳量不断降低,通过控制碳的含量,可以得到软硬不同的钢铁,较硬的叫“玉钢”,较软的叫“庖丁铁”。用夹钢技术可以把各种不同硬度的钢材锻打出各种不同的日本武士刀。锻打出的钢材经过研磨应该能够隐约现出一种叫“地肌”的纹理。如果没有地肌,那么这把刀多半不是用传统方式制作的。
很多人以为日本武士刀是直接被锻造成弧形的,其实不是的。在锻造完成时,刀身依然是直的,它的弧度是在淬火时才产生的。淬火是日本武士刀制造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如果淬火失败,整把刀就成了废铁,以前的所有工作都前功尽弃。淬火之前要在刀身上涂上一层特殊的泥土,刀背处较厚,近刀刃处较薄,刀刃部分则完全裸露。把炙热的刀身放进水中一刹那,一片水雾升起,刀身便向上弯曲,形成美丽的圆弧。
96.为什么弹道导弹能越打越准
弹道导弹是一类以抛物线运动方式来攻击目标的导弹。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可分为三个阶段:导弹发射到发动机关机阶段,称为助推段,又称主动段;发动机关机后弹头与弹体分离,弹头在大气层之外飞行的阶段,称为自由飞行段,又称中段;弹头返回大气层直至弹头击中目标的阶段,称为再入段。
就像大家熟悉的“愤怒的小鸟”游戏,如果把小鸟比作弹道导弹,当小鸟从弹弓中飞出时,相当于弹道导弹的助推段,此时的小鸟已经有了一定的速度;当小鸟在空中飞行时,相当于弹道导弹的自由飞行段;当小鸟下落准备飞向目标的阶段,也就是弹道导弹的再入段。它的飞行弹道是一条抛物线,和炮弹的弹道类似,因此得名为弹道导弹。
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弹道导弹是德国的V-2导弹,它长14米、直径为1.7米、重13吨,射程超过千米。年9月8日,德国使用V-2导弹对英国伦敦进行了攻击,这是历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弹道导弹攻击。
惯性制导技术是弹道导弹必备的制导技术。早期的弹道导弹只在发动机工作期间采用惯性制导技术进行制导,发动机关机后不再进行制导,因此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无法得到修正,导弹的精度比较低。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提高惯性器件的精度并使用误差补偿方法,惯性制导的精度越来越高。同时,在弹道导弹飞行过程的中段和末段也引入制导技术,组成复合制导系统。中段制导技术有导航卫星制导、天文制导、无线电制导等技术;末段制导技术有地形图像匹配制导技术、光学自寻的制导等。
控制系统的敏感测量装置所测得的相关信息经导弹上计算机处理,并经过变换放大装置将测得的微弱信号变换和放大,形成相应的控制导弹飞行的指令,再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调整导弹的速度和姿态,不断修正累积误差,使导弹沿预定弹道飞行,直到命中目标。因此弹道导弹的精度越来越高,越打越准。
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以圆概率误差(CEP,向目标发射同一类型多枚导弹,要求半数导弹落在以目标为圆心的圆内,该圆的半径即CEP)来衡量。早期的战略弹道导弹命中率很低,美国“雷神”的CEP在4~8千米之间,苏联研制的“警棍”的CEP高达8千米。现在战略导弹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俄罗斯“白杨—M”的CEP为米,而美国“三叉戟2”的CEP约为90米,差不多一个足球场大小。如果使用的是核弹头,那么这样的误差可以忽略。
战术弹道导弹由于射程近,其命中精度明显高于战略导弹。早期的战术导弹,如美国“红石”的CEP约为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是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导弹和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它们的CEP都在10米以内。
97.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啥不一样
化学武器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化学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直接干扰和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死亡、失能或永久伤害的毒剂(过去也称毒气);二是装填毒剂并把它分散成战斗状态的化学弹药或装置,如钢瓶、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撒器,以及各种炮弹、航弹、火箭弹和导弹弹头等;三是把化学弹药或装置投送到目标区的发射系统或运载工具,如大炮、飞机、火箭、导弹等。
化学武器可分为化学炮弹、化学航空炸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毒剂布撒车、航空布撒器及装有毒剂前体的二元化学弹药等。
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主要依靠弹药爆炸形成的破片与冲击波,化学武器杀伤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弹药中装填的化学毒剂。化学弹药在爆炸时将携带的化学毒剂以气态、液态或气溶胶形式分散,当人员经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发毒害作用,造成人员化学中毒,轻者丧失作战能力,重者立即死亡。化学武器无孔不入的特性更是增强了其伤害作用。
按照毒剂的毒害作用,人们通常将化学毒剂分为以下六类:
(1)神经性毒剂。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毒剂,因人员中毒后迅速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得名。主要代表物有沙林、塔崩、梭曼、维埃克斯等。
(2)糜烂性毒剂。又称起疱剂,是一类接触后会引起皮肤、眼、呼吸道等局部损伤,吸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芥子气和路易氏剂等。
(3)全身中毒性毒剂。又称血液性毒剂,是经呼吸道吸入后,会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破坏细胞呼吸功能,导致组织缺氧的一类毒剂。吸入高浓度毒剂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人员死亡极快。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氰等。
(4)窒息性毒剂。又称肺刺激剂,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水肿,导致缺氧和窒息。主要代表物有光气、双光气等。
(5)失能性毒剂。可以引起思维、情感和运动机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毕兹。
(6)刺激剂。接触后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眼痛、流泪、打喷嚏和胸痛的一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苯氯乙酮、亚当氏剂、西埃斯和西阿尔。
此外,自然界还存在天然毒素,如蓖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等,它们也曾作为化学武器被研究过。美军在越南战争中还曾大量使用了在农业上用来清除田间杂草的“除莠剂”、“落叶剂”和“土壤不孕剂”等来毁坏农作物和森林。该类药剂在军事上被称为“植物杀伤剂”,使用的目的是毁灭对方生活基础、暴露对方目标。但如果人员和鸟类吸入、误食或经皮肤大量接触植物杀伤剂,也会引起中毒。
98.为什么空空导弹能够进行空中格斗
空空导弹出现以前,战斗机之间进行近距离空中格斗时主要依靠机枪和航炮。空空导弹在问世后的一段时间内,战绩也并不出色。比如,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战斗机共发射“麻雀”空空导弹枚,命中的只有55枚,命中率不到10%。这种现象一度被戏称“导弹不如炮弹”。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空空导弹早已今非昔比,成为空战的主要武器。比如,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被击落的架阿拉伯国家的飞机中,有81%是被以色列战斗机发射的空空导弹击落的。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中,英国的“鹞”式舰载机发射“响尾蛇”空空导弹27枚,击落了阿根廷“幻影”等战斗机25架,几乎是“百发百中”。
空空导弹分为近程导弹和中远程导弹。前者有美国的AIM-9“响尾蛇”导弹、俄罗斯的R-73“射手”导弹和法国的“米卡”导弹等。它们重量较轻,主要采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一般攻击距离在30~40千米以内。后者如美国的AIM-导弹、俄罗斯的R-77“蝰蛇”导弹、欧洲的“流星”导弹等,它们重量较大,主要采用雷达制导或复合制导方式,可进行超视距攻击,即攻击距离可达目视范围(约10千米)之外,最远可至几十乃至上百千米。
现代先进的空空导弹大多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并且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可以攻击各个方向的目标,甚至可以配合尾部的雷达攻击身后的敌机,能够全天候拦截多种高度和速度飞行的飞机。尤其是第四代红外格斗型空空导弹,它的机动性取得了显著提高,过载甚至超过了60倍重力加速度,而现代有人驾驶的战斗机过载极限仅为9倍重力加速度,这使得目标飞机用高过载的剧烈机动方式已无法规避空空导弹的攻击。所以,空空导弹已经逐渐取代航炮成为近距离空中格斗的主要武器。
99.为什么巡航导弹能做到弹道多变
与在大气层内外具有固定抛物线飞行弹道的弹道导弹不同,巡航导弹是指按规划弹道在大气层内以巡航速度飞行的导弹。巡航导弹多变的弹道是预先由任务规划系统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作战环境、敌方防御能力、目标特性、协同作战等多种因素规划的,发射前装定到弹载计算机内。飞行过程中,导弹实时地将实际飞行弹道与预先规划弹道进行比较,不断发出控制指令修正偏差。
巡航导弹的弹道通常由发射段、巡航段和寻的攻击段组成。发射段指巡航导弹由发射点到开始巡航飞行时的弹道;巡航段指巡航导弹以规划弹道飞行的一段弹道;寻的攻击段也称俯冲段,当巡航导弹接近目标上空时,导弹由巡航状态转而向下俯冲,直到到达目标位置。
导弹在巡航段飞行时,主要由导航系统控制。导航系统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地域影响,但误差随时间积累。因此巡航导弹一般不单独使用导航系统,通常用地形匹配制导、景象匹配制导、GPS制导系统来修正导航系统的误差。地形匹配制导主要利用导弹飞临区地形的海拔高度来修正导航系统的误差。导弹发射前,先把预先制作的数字地图装定到弹载计算机中。在导弹弹道的下方,选择地形地貌明显的区域作为匹配区。导弹飞行中,通过导弹上的气压和雷达高度表实时感知地形的海拔高度,与预先装定的基准地形高度匹配来修正误差。
另一种常用的匹配制导系统是景象匹配制导系统。但这些景象匹配制导系统使用复杂,也不能在地形地貌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如沙漠、海洋)使用。现在美国的巡航导弹大多采用惯导系统加GPS的复合惯导系统,大大改善了制导精度,提高了抗干扰能力,降低了对制导系统的苛刻要求,以实现在线规划、对目标毁损效果评估。但GPS信号弱,易受干扰。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就有多枚“战斧”导弹因GPS被干扰而失控。
巡航导弹的巡航段常采用掠海(地)超低空飞行技术实现隐形突防。它的飞行高度在平坦陆地上空为10~15米,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上方为50~米,在海面上则为7~15米,几乎是贴着地面或海面飞行,并能够按任务规划随地形的起伏和变化而不断调整飞行高度。超低空飞行是通过雷达高度表实时测量导弹的离地高度与预先装定的离地高度比较、修正实现的。理论上,导弹的飞行高度越低越好,可以增加攻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但过低的离地高度对控制系统要求太高,增加撞地概率,因此巡航导弹大多采用高—低混合弹道。在防御能力薄弱的空域,采用高弹道可降低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减小气动阻力,减少机动次数,最大限度节油以增大射程。
创作不易,且行且点赞,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