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优势 >> 世界最早的反坦克武器,一战英军的梦魇,德
英军坦克改变了战争模式
年9月,英国首次向西线索姆河战场派遣了部署了马克1型坦克,这种当年被英军称为水柜(TANK)的奇怪装备最终凭借自身强大的机动性和防御力,成为了堑壕、铁丝网、机枪的终结者,坦克很快在英军中普及,并且在年的康布雷战役中大出风头。为了抵挡英国的坦克攻击,德军除了使用各种火炮和制造人工障碍进行防御外,立即开始寻找方便快速对抗坦克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制造适合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英国马克1型坦克,装甲厚度6到8毫米
到年,德国军队已经装备了7.92x57毫米的SMK穿甲步枪子弹,这种弹药的穿甲能力足以击穿早期的英国的马克1薄皮坦克,这使得常规的步枪得以变身成为反坦克步枪。此外,SMK子弹在防空射击方面非常有效,其破坏性和稳定性比普通子弹更为突出,对于早期的双翼飞机形成了极大威胁。
▲一战德国所使用的7.92毫米子弹
MG18反坦克机枪流产
但是就在德国人装备了新式的穿甲子弹几个月之后,英国又迅速出现了增强装甲的马克2型、马克3型、马克4型坦克,而飞机的生存能力也在稳步提升,SMK子弹失去了现有的效果,急需进行更换,德国军队也必须依靠新手段来对抗装甲车和空中武器,否则西线战场将迅速被协约国击溃。
▲英国博物馆保存的马克2型坦克
年10月,德国步枪检查委员会GewehrPrüfungskommission(GPK)启动了开发新型反装甲步枪的计划。为了对付坦克和飞机,最好能够全新设计并打造一型重型机枪和特殊的专用子弹,这就是被称为MG18的反坦克/飞机机枪,但是由于研发速度太慢,这种设想中的机枪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正式列装部队。
▲MG18机枪
放大版98K成为最终选择
由于机枪综合体的开发花费大量时间也没有取得突破,在战争的急切需求下必须尽快投入使用新式穿甲步兵武器,因此有人提议制造一种设计尽可能简单的特种反坦克步枪,这种步枪可以尽快投入生产服役,尽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即使是这样的临时解决方案也足以解决对抗英军坦克的燃眉之急。
年11月,毛瑟公司接到了德国联邦物理研究所(PTR)的研发命令,为了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加快工作进度,该项目被赋予了高度优先权(与潜艇的生产等级相同)。因此毛瑟公司在Gewehr98系列步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98K步枪的前身)基础上进行放大,于年1月就制造出了第一支原型枪,并于5月开始了批量生产,这款反坦克步枪被称为MauserTankgewehrM,通常缩写为T-Gewehr。
▲Gewehr98步枪
作为该步枪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选择了具有高穿透性的新型枪管口径和配套的13.2毫米TuF子弹。在该项目的早期阶段,毛瑟公司研究了几种类似的方案,其口径在13至15毫米之间,每种口径都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性。
▲德国的13.2毫米TuF子弹与英国7.7毫米口径的步枪子弹(左)
得益于马格德堡的子弹工厂,毛瑟公司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他们在那里制造了试验型的13.2毫米子弹,其硬化的钢质弹头长为92毫米,在发射药提供15.9kJ的能量下可以获得m/s的初始速度。在m的距离上,它可以穿透20毫米的均质装甲(角度0°的直射),m距离的穿甲能力依旧可以达到15mm,这已经足以击穿英国当时大部分的马克坦克装甲。
规模量产,速度惊人
为了加快开发速度,他们决定在Gewehr98系列步枪的设计基础上,再混合一些Gewehr88步枪的现有技术,来制造新的T-Gewehr,不用再费时费力地寻找技术解决方案,来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第一批次的原型枪虽然很快就被制造出来了,但是仍然必须对新子弹的原始设计进行缩放,并兼顾到不同的发射药能量和改进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德国PTR反坦克步枪和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
第一批次的前支步枪保留了Gew.98的专职瞄准具,最高射程达m,在新批次中则匹配了一个新的开放式瞄准装置,其标记范围为至m,不包括在米或以上距离对坦克进行有效射击,因为大多数协约国的装甲车坦克车都需要在m内进行有效攻击。
MPTR的长度约毫米,不带弹药筒和两脚架的重量约为15.7公斤,大多数T-Gewehr都配备了木质的胶合枪托,但是加固后枪托实在太粗,大多数时候只能扛着走,根本无法用手提着走。首批T-Gewehr装备了MG08/15机枪的Biped两脚架,它使用起来不太舒服,后来让位给了专门为T-Gewehr设计的两脚架和轮式机动装置,方便进行阵地转移和辅助射击。
▲老款两脚架
▲新款两脚架
实战表现,毁誉参半
早在年夏,新型号的第一批M就运到了西部战线的前沿部队,随后在奥本多夫的内卡工厂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该厂很快就达到了最高的生产速度,每天生产量约支,直到战争结束一共量产了1.6万支成品。
这种反坦克步枪武器被部署到步兵团,在那里成立了专门的反装甲特遣分队,T-Gewehr反坦克步枪小组通常包括两个人(射手和观察手)。由于战斗工作的特殊性,小组成员通常选择最勇敢的战士担任,他们能够将坦克拉近到-m的距离再进行冷血射击,通常携带发13.2毫米TuF弹。
▲德国反坦克狙击小组
使用T-Gewehr的主要策略是重点部署放在坦克密集分布的危险区域,射手要向接近的坦克开火,试图破坏重要的坦克装置或伤害内部人员工,他们通常还会得到装备了常规SmK步枪的飞机空中支援,以空地协同的方式最大限度组织协约国坦克的前进。13.2毫米子弹可能会穿透坦克的装甲,并造成部队或人员伤害,另外还会造成坦克装甲的破裂和铆钉的破坏,产生了不直接穿透的碎片流对内部坦克乘员进行杀伤。
但是毛瑟公司PTR反坦克重型步枪的后坐力太大,经常会造成射手的肩膀受伤甚至骨骼脱臼,由于无法减少后坐力,为了避免受伤,射击小组的两个成员必须在几次射击后进行轮换。但即便采用这种战术,仍旧会导致操作人员出现头痛和耳鸣,甚至暂时性的听力消失,所以当时在德军中流传这么一个笑话,根据肩膀的健康程度,您只能开枪两次。
▲现代人复原后的T-Gewehr步枪,可以看出它到底有多大
武器发展史上的别样意义
总的来说,毛瑟M反坦克步枪是一种穿甲能力相当不错,可是实战中又非常难以操作的武器,它大大加强了德军的坦克防御能力,并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单兵反坦克作战武器。这种步枪对协约国造成的确切损失现在无法准确统计,但是它刺激了坦克装甲防御和火力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坦克迎来了全新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孕育出了闪电战这种横扫一时的全新战法。
▲英军在马克坦克旁摆弄缴获的T-GewehrM步枪
TankgewehrM列装后的时间仅使用了短短了几个月,一战就结束了。在此之后,部分已生产的步枪丢失或退役,但军队仍然拥有大量的武器库存。不久,《凡尔赛条约》确定了它们的未来命运。根据和平条约的条款,德国被禁止武装反坦克步枪,协约国扣押了M产品的库存,它们作为赔偿金被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几个国家瓜分。其中的部分步枪很快就打入了二级市场,比利时在收到了数千支M反坦克步枪后,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卖给了当时的中国北洋军阀。这把步枪最终因为其创新思想的超大口径和专业穿甲子弹设计而成为一代经典,二战和现代的各类反器材步枪都是以它为起点,最终在世界各国生根发芽。
▲加拿大士兵正在研究缴获的德国M反坦克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