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器材

威海市首次组织实施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

发布时间:2022/9/27 8:38:59   

威海市第20次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活动启动

威海市首次组织实施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

5月24日是威海市第20个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当日上午,市人防办举行第20次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活动,并组织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及应急疏散演练。据悉,这是威海市首次组织实施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

参加演练的人员跑步进入防空洞通道。本报记者于启波摄

当日上午10点整,市人防办工作人员开启了现场的人防移动警报器、便携式警报器,顿时警报声响彻天空,演练正式开始,行人们纷纷驻足倾听。

此时,在威海市档案中心,随着警报声响起,多名工作人员迅速行动。他们在志愿者引领下,有条不紊地从楼前集合点向附近的防空地下室转移。2分钟后,人员全部疏散掩蔽完毕。

演练期间,市人防办工作人员展示了人防移动警报器、便携式警报器和人防机动指挥车等人防设备,并组织大家参观人防知识宣传看板。在等待警报解除过程中,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急救知识。

40分钟后,解除警报响起,大家有序离开防空地下室,疏散演练结束。

在本次试鸣防空防灾警报过程中,威海市首次在已完成平战转换的人防工程中实施人员应急疏散演练。

记者走进防空地下室看到,这里别有洞天。一个个沙袋垒成的防爆墙将里面隔成一个个功能区,里面有水、食物等。

据了解,威海市档案中心平战转换演练试点工程历时30天,演练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里面使用的设备及管线进行拆除、封堵、调整,安装调试战时使用的防护防化设备,并根据平战转换预案,组织志愿者分别开启清洁式、隔绝式、滤毒式三种通风方式,以检验工程是否满足战时人员掩蔽要求。

“我们在建设防空地下室时,充分考虑了平时功能和战时功能两种状态。像今天演练的防空地下室,平时是作为地下停车场使用,战时则按照平战转换机制,变成一个非常完善的具有战时功能的人防工程。”市人防办工程科科长宋冬介绍说,人防工程平战转换分为早期转换、临战转换、紧急转换三种模式,分别要求在30天、15天以及3天内完成,此次演练的市档案中心人防工程已达到满足战时功能的标准。

■相关链接

威海市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的由来

年,威海市将每年的5月24日(年英军强登威海卫的日子)定为威海市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组织进行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既可以有效地检验防空警报设施及其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检测鸣放效果,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又能帮助群众辨别、熟悉和掌握防空防灾警报信号的种类,提高人民群众在遇有战争或突发灾情时辨别和使用防空防灾警报信号进行防护自救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居民的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

听到警报信号,我们要这么做

当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在家中的市民应立即拉断电闸,熄灭炉火,关闭煤气,携带好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转入人防工程或指定掩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掩蔽。

听到空袭警报信号后,市民应立即转入就近的人防工程掩蔽。在室内时,应迅速转入防空地下室,或就近的人防工程,来不及转移人员可利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走廊、楼梯进行防护;在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时,要迅速转入人防工程,或利用有利地形、地物分散掩蔽。在空旷地点时,可选择就近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等有利地形,迅速卧倒进行防护。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后,有组织地撤出人防工程、掩护场所等,进行抢险、抢修,消除空袭后果,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