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市场 >> 警钟长鸣,勿忘九一八当防空警报响起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作为民族苦难的印记,牢牢刻在了中国人记忆之中。
今天,全国多地警钟长鸣。当反复三遍的预先警报统一鸣响的时候。有多少市民知道人防工程,能找到人防工程?又有多少市民知道战时如何使用人防工程呢?
人防,即人民防空。它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存战争潜力的综合性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人防工程,则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也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
可别小瞧了人防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民事防护设备较完备,其国土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下支撑了5年之久,本土落弹重达7万余吨,伤亡达14万人。相比之下,波兰没有采取适当的民事防护措施,战争头3天就有30多座城市被炸毁,仅华沙居民就在德军的疯狂轰炸下伤亡50余万人。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数百个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实施了空前野蛮、残酷的轰炸,但南联盟军民依托防护工程,保存了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
事实表明,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和自然灾害来临时,人防工程都显示出它极强的防护作用。
如今,人防工程既是不可或缺的利民工程,更是城市的安全工程、百姓的“保命”工程。目前已建成的大量人防工程,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和对常规武器的袭击都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可有效防止敌方中低强度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袭击。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人民防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防空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初步建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那么,一旦防空警报拉响,我们该怎么做呢?
防空警报是在战争期间或平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采取的一种重要的预先告知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规定,我国的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信号音响规定为: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城市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空袭的各种准备。
空袭警报信号音响规定为: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时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以防止遭受空袭。
解除警报信号音响规定为:连续鸣放三分钟。这类警报是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的工作,同时可以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要知道,空袭是现代战争常用的手段,空袭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伤亡。那么,一旦发生空袭,普通民众该如何紧急避难呢?进入人防工程后,又该怎么做?
首先,在得到转入战时状态的预警号令后,要保持沉着镇静,服从城市人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迅速有序地做好防护准备。准备好进入人防工程掩蔽应携带的物品:包括密闭存放不易腐烂的食品和饮用水,个人常用药品,手电筒,可用作个人防毒的器材,个人生活必需品以及证件等。切忌携带有味、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工程的包裹体积不能过大,要便于进出工程。
其次,要懂得各种防空警报信号及其相应的行动内容,熟悉自己待蔽工程的位置、通往工程最短的路线,以及人防工程入口白天、黑夜的识别标志。听到空袭警报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附近的人防工程。
进入人防工程时,要保持镇静,服从人防工作人员的组织指挥,切忌在工程口部造成人员混乱和拥挤,影响进入工程的速度。在人防工程内,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少饮水,不随地大小便,饮食残余物、垃圾要集中密闭存放。待蔽时要安静坐、卧,少活动,不打闹,保持体力,减少工程内氧气消耗。不要乱动工程内的各种设备。
倘若工程局部发生坍塌、漏毒等意外情况时,待蔽人员要利用简易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并听从指挥,有秩序地转移或进行隔绝防护工作,切不可产生混乱。
需要牢记的是,空袭警报解除前,待蔽人员不得开门离开工程,防止周围受污染空气和放射性物质被带入工程。警报解除后,要防止人员突然涌出人防工程,造成混乱和拥挤。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声声警报,阵阵钟声,是一种警示:中国人要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也是一种宣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更是一种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