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器材

1946年中国收复南海有多难我们穷得连艘

发布时间:2022/11/13 20:24:45   

从菲律宾强占黄岩岛到越南在南海地区大肆侵入我国领海,风平浪静的南海海域酝酿着一场场危机。广袤的南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海域,不仅油气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由于我国自晚清以来海军力量便十分薄弱,导致对南海管辖不到位,附近国家乘虚而入,造成了几十年的南海乱象。近年来,随着三沙市的成立,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相继入海,我国对南海的控制与日俱增。

舰队

进入年后,辽宁舰更是多次进入南海海域巡航,突破第一岛链,让台湾当局和美国都十分紧张。可以说,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海军力量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如今的南海再也不是国民政府手中那个混乱的南海,而如今的中国海军也再也不是那支需要向美国“借船”才能收复故土的海军了。

南海

南海争端始末

虽然晚清政府已无力对南海进行有效管辖,但是作为东方大国,晚清政府还是早早宣布了对南海的主权。可随着国力衰弱,列强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亚洲的大门,不论是中国本土还是遥远的海洋,列强的铁蹄都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以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了蚕食瓜分。

年,已经占领了越南的法国派出两艘舰艇对我国南海海域的诸多岛屿进行了考察。在测绘完毕后,法国无视我国主权,公然将这些岛屿编入法属越南,我国固有领土竟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越南的岛屿,其附近广袤的海域也就此成为了越南渔民的天堂。

北洋海军

当时,虽然清政府多次抗议并与法方进行交涉,但都被法方以“无主之地”的理由驳回。相对于法方对这些岛屿具体地理位置的如数家珍,清政府一句“自古以来……”显得更为空洞乏力。

而实力薄弱的北洋海军更是没有能力和军费与法国在南海上展开正面交锋,就这样,南海诸多岛屿以一种荒诞可笑的方式成为了他国领土。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吸取清政府的教训,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用地图对南海各岛屿进行了标识,并以断续线的方式对南海海域进行了划分,再一次宣示了我国的主权。然而,还没等到民国政府正式收回这些岛屿,抗日战争便开始了。日本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创美军舰队。

并在东南亚地区打败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南海群岛也由此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而中国要想夺回对南沙群岛的控制,首先便是要击退日本,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其次便是要在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时,争取大国支持,得到列强认可。

南海

南海收复准备工作

八年抗战,中国牺牲了无数军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在日本投降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表明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要如数归还中华民国,这其中自然包括南海诸岛。

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在研究后决定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管辖,并与不日启动进驻南海群岛计划。可当时的中国已经被连年战争搞得积贫积弱。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好歹装备上还是数一数二,只是苦于没有优秀的海军将领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而到了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甚至凑不出来一支能巡航的舰队。当时的局面已经迫在眉睫。虽然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地交还了其侵占的南海诸岛,但是法国却又蠢蠢欲动,想在南海再次搅弄风云。

蒋介石

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蒋介石决定成立工作小组,立即开始南海诸岛的收复筹备工作。一方面,需要联系专业人士对南海海域的国界线、岛礁进行划定和命名。为此,南京国民政府聘用了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为内政部专员。

随船南下,从专业的角度来整理南海海域及岛礁的相关资料,为从法理上划定疆界、宣示主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还必须解决舰船问题。中国的海军舰船已经在抗战中基本全军覆没,要凑齐一支有远航能力的舰队,中国不得不寻求美国的帮助。

年,美国依照“战时租借法案”将艘舰船以及各类器材拨给了中国,直到年7月,中国才全面接管舰船,并派遣8只先由美国赶赴中国,执行南海收复行动。

“太平”驱逐号

护航驱逐舰“太平号”以及“中业”、“永兴”、“中建”组成了“前进”舰队搭载着一众官员及士兵从上海黄浦江南下,准备经由广州到达海南,最后进入南海,进驻南海诸岛。

可是行船走马三分险。无垠的海域、数不胜数的暗礁加剧了这次行动的难度,也让舰队总指挥林遵和太平号副舰长何炳材十分苦恼。此次出海既是为了收复南海,也是为了对周边虎视眈眈的各方势力形成震慑,若是失败,不仅是所有人将葬身鱼腹。

而且无数人牺牲换来的中国的颜面也将荡然无存。因此,林遵和何炳材一方面搜集南海海事地图,另一方面也找了几位渔民,让他们做向导,确保此次行动不会折戟。

林遵和何炳材等人收复太平岛的官兵

就这样,舰队先到达广州与广东省主席进行了简单的事务交接,并同广州市民一起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既是壮行也是为舰队加油鼓劲。在广州停泊五天后,舰队继续南下,沿李淮巡航南海时的路线进入了海南榆林港,准备稍事休整后再深入南海。

林遵等人本以为被日军占领的榆林港能为远洋舰队提供补给,日军修建的远程无线电台也能让舰队与大本营进行有效联络。但没有想到,在日军投降后,负责接管海南的国民政府官员早已将大部分的设备拆卸、倒买倒卖,并将所得的钱装入了自己的口袋。

据何炳材回忆,当地的渔民竟然将被丢弃的无线真空管当作鱼缸出售。由此可见海南岛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被损毁,要想以海南为补给站来支援南海诸岛进驻,无疑是天方夜谭。

南海

“逆行”南海

当时已经是11月,南海的最高风力可达7级,且海面下暗礁无数,极容易走锚,岛礁破碎的地质又难以为船只提供避风锚地。而榆林湾只有一台小功率的海军电台能用来联络,气象站还未修复,舰队甚至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天气预报来部署行动。

就是在如此艰巨的情况下,林遵还是不得不遵照上级指令,开始了行动。第一次的航行仅走了十海里就被迫返航。天色忽变,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了巨浪,“中业”与“中建”被巨浪裹挟,在海面上飘摇不定,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而雪上加霜的是,太平舰此时也出现故障,难以继续航行。林遵果断下令返航,舰队回到榆林湾休整等待时机。

糟糕的天气

在榆林湾停泊了一周后,舰队再一次向南海前进,可天公不作美,南海天气依然糟糕,在行进了一百海里后,黑云滚滚而来压低了海面,眼见着就是一场台风,林遵多番考虑、几次权衡后还是放弃了继续前行,只得第二次返回榆林湾。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次航行的失败让士兵们都产生了畏难心理,大海的变幻莫测也让士兵们开始恐惧、甚至有了返航的想法。同样的想法也在随舰官员身上出现,广州和南京方面的官员都认为这项行动已经难以进行,即便是进驻南海诸岛也不能带来实际的好处。

因此,他们纷纷致电南京希望南京国民政府能够取消此次行动,令其返回陆地。可谁曾想,蒋介石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再次下令要求坚决执行绝不返航。

林遵(前排中)

总指挥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亦是抗战时期中国海军的功勋舰长。

家族底蕴和个人抱负让他不能做出返航的决定,而南京方面的强硬态度更是让他坚定了信心。因此,在休整期间,林遵多次动员,终于让士兵们再一次鼓起了勇气,做好准备,进行最后一击。

年12月9日,林遵第三次率领舰队出航。在这次行动中,林遵部署舰队兵分两路,“永兴”、“中建”由副总指挥姚汝钰带领进驻西沙群岛,“太平”、“中业”则由林遵本人指挥向更远的南沙群岛进发。

24日,“永兴”、“中建”终于进入西沙群岛海域并停船登岛,士兵登岸后发现小岛极其荒凉,日军占领期间修建的一些工事基本都被损坏,于是在举行了简单的收复仪式后,士兵们便开始搭建营房、修筑防御工事,并在主岛永兴岛竖起了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西沙群岛纪念碑

纪念碑正面刻着“卫我南疆”四个大字,在与祖国分离多年后,西沙群岛再度回归了祖国怀抱。而林遵带队收复南沙群岛则要更为艰难一些,南沙群岛附近的珊瑚礁很多,一不小心就有触礁危险,林遵手中又并没有高科技的设备能对太平岛进行精准定位。

于是林遵只能迂回靠近,多次测量,这才有惊无险地停泊靠岸,登上了太平岛。“太平舰”收复“太平岛”也成为一段佳话,预示着今后的中国在经历了百年屈辱、百年艰辛后,终将迎来太平的一天。

年元旦,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航行后,舰队再一次返回广州,停泊在白鹅潭江面并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庆祝活动。不同于远行时的悲壮,归来的舰队载着荣誉、载着希望,与中国、与中国人民一同展望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国旗

结语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一路沐风栉雨终于迎来了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富强。然而当下的中国依然危机四伏,台湾问题、美国岛链计划对我国的封锁,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敌视,都使南海和我们国家处在争端和冲突之中。

而蒋介石一定没想到他执政生涯中一次坚定地“开疆拓土”行动能为当下的南海争端提供最有力的证明。疆域线已经画好,属于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寸土不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2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