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于上网课、云办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尤其是现在时不时就有某地爆发疫情,不得不再次居家隔离,在线上课、办公。但,随着这种情况的频繁发生,眼健康就成为了“头等大事”。据某健康报告显示:在针对全国超过名居民的眼睛黄斑色素密度检测中,18-50岁人群的“防蓝光指数”得分,竟低于51-80岁的中老年朋友。所以这是“坐办公室的拼不过跳广场舞的”?视力衰退,呈年轻化趋势!开挂级存在的蓝光,能穿透眼球伤害视网膜细胞。不过,我们的眼睛也有天然的防御能力——主要由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两种类胡萝卜素组成的黄斑色素,是对抗蓝光的主力担当。而衡量黄斑色素含量的指标是黄斑色素密度(密度值越高即黄斑色素含量越高),黄斑色素密度值越高,防蓝光能力越强。报告调查发现:中国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最大值是1.06,最小值是0.05,中位数是0.5,相当于五成居民黄斑色素密度在0.5以下。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和1-40岁的中青年群体,“防蓝光”指数排名最低。而18-0岁的90后和00后也未能“幸免”,“防蓝光”指数得分排名也是倒数,徘徊在防蓝光能力下降的危险边缘。透支视力,年轻人的常态!为什么年轻人的眼睛“未老先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出来的,其中就包括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以及不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报告显示:有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习惯者黄斑色素密度为0.47,明显低于无该习惯者0.5。年轻人白天对着电脑扮演“社畜”,晚上回家窝在沙发上或床上刷视频、追剧、熬夜通宵吃鸡打农药时,蓝光就成为了他们不离不弃的好伙伴。而且,当他们捧着奶茶,大口吃辣条时,富含营养的食物却没安排上。能对抗蓝光的黄斑色素,身体自行合成,只能通过富含叶黄素,β-胡萝卜素以及玉米黄质的食物摄入,例如:菠菜、生菜、鸡蛋。报告显示:菠菜、生菜、鸡蛋每周摄入频率大于等于1次的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水平明显高于每周摄入频率小于1次的居民(菠菜0.55vs.0.5,生菜0.57vs.0.52,鸡蛋0.55vs.0.5)。每周鸡蛋摄入频率≥1次者低MPOD水平(0.8以下)的风险比摄入频率所以为什么眼睛越来越“瞎”,只能怪自己营养知识太匮乏咯。“护眼三健客”了解一下!科学防蓝光,保护眼健康!1、物理防御——隔离式“防蓝术”。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酸痛疲劳甚至视力模糊,罪魁祸首就是蓝光。所以,要想视力好,防蓝光是关键。报告提示,在看电子屏幕时,记得让眼睛中途休息。有意识地多眨眼、多闭眼,也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此外,还可通过防蓝光眼镜、防蓝光手机膜、把手机调成防蓝光模式来加强防护。2、化学防御——硬核式“食补术”。叶黄素犹如“蓝光过滤器”,可吸收大量蓝光,防止氧化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平时可以多安排一些叶黄素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菠菜、韭菜、紫甘蓝、南瓜、鸡蛋、生菜等。另外,还可通过服用膳食营养补充剂(包括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花青素/花色苷),来满足眼睛的需求。、开外挂防御——定期检查式护眼。通过定期检测,及时认识到自己眼健康的真实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对维持黄斑色素密度还是很有帮助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