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介绍 >> 寻找澳门军事遗迹,开启一场特别的探秘之旅
众所周知,
澳门作为旅游城市,
以休闲娱乐及美食闻名。
除了世遗景点,
原来澳门在数百年历史过程中,
还保留了大量的军事遗迹。
今日,
带大家来一趟特别的旅程,
掀开昔日澳门军事的神秘面纱。
澳门军事遗迹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来到澳门以后,开始建设规模大小不一的防御工事,当中包括城墙、炮台等,而随着工业革命及现代化的到来,澳门的军事建设也进入现代化的阶段,除了军用武器、军事隧道、军事训练,还有军人俱乐部以及军事博物馆等。
一起來看看
全程步行时间:60分钟
得胜花园
得胜花园位于澳门半岛士多纽拜斯大马路,建于19世纪末,花园中央矗立着得胜纪念碑,以纪念澳葡军队击败荷兰军这一历史。
得胜纪念碑由來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荷兰于欧洲崛起,沿着葡萄牙人的航线向东方扩张,从葡萄牙人手里夺走许多殖民据点,对澳门也虎视眈眈,多次发动侵略。由至年,荷兰先后3次进攻澳门,但都失败而回。
年,荷兰发动第四次侵略,派遣一支载有近千人的大型舰队企图夺取澳门。他们攻上澳门海滩并向东望洋炮台推进,澳葡军队势孤力弱,只能倚靠澳门居民、黑人奴隶协助,以数个高地炮台抵敌。
战争期间,一名耶稣会神父在当时仍是简陋营房的大炮台上发炮,成功击破荷兰军军火桶,重创荷兰军指挥官,继而击沉敌军舰只,驱赶荷兰舰队。
值得一提的是,战胜荷兰人当天(6月24日)是圣约翰日,自此圣约翰亦成为澳门地区的主保(意思:护佑者)。
葡萄牙人于年3月建碑以纪念此抗战事迹,该八角柱状的大理石碑被命名为“得胜纪念碑”或“战胜荷兰人纪念碑”,花园亦因此命名得胜花园。
松山军用隧道
松山是澳门半岛最高的山岭,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它的位置和高度,弥补了16世纪初所建的大炮台的不足。在松山之巅,除了著名的灯塔和几座炮台、堡垒外,还有一系列四通八达的军用隧道,俗称防空洞。
这些军用隧道是葡兵在松山建筑的军事工事的一部分,隧道间并不直接相连,部份贯通松山炮台炮堡和当时驻兵的营房。隧道的主要功能是让士兵、物资、弹药等能够顺畅快速地到位,集运输、支援、补给等功能于一身。
当时隧道外围铁丝网严密布置,挂有“军事禁区”牌子,游人不得靠近。年,隧道因军人撤离而荒弃,剩下锈迹斑斑的铁门、瞭望口、炮堡等。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市政厅予以接管并修复,隧道才向市民开放。
隧道的长廊上展示了昔日士兵在松山、望厦和大砲台军营的生活图片,以及军服、军帽、军用背包、头盔等物品。
東望洋炮台
东望洋炮台建于至年,位于澳门半岛松山山顶,占地平方米,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曾与大炮台、妈阁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主要用作防御外敌和观测站。
炮台的大门设于岗楼(现用于存放风球)的入口,是进入堡内广场的基本通道。堡内广场面积不大,却有紧密的复合型军事布局,合理利用了松山顶部有限的建筑用地。东望洋炮台是澳门城防发展成熟期的代表性建筑物,是目前保存得最完善的炮台之一。
城墻遗迹(医院段)
澳门城墙最早建于16世纪,是澳门昔日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城墙对保卫澳门城市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位于近加思栏马路一段、近若宪马路一段(即医院段),以及近西望洋圣堂一段的三处夯土墙体,是澳门现存保留相对完整,脉络比较清晰的墙体遗迹。
澳门保安部队博物馆
葡萄牙军队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撤出澳门,而位于加思栏的兵营在年起作为澳门保安部队的行政中心。年,大楼内设立军事博物馆,博物馆经过多次变迁后于年11月16日正式易名为澳门保安部队博物馆,供市民及游客参观。
馆内陈列具历史价值的军、警用物品:包括枪、炮、通讯器材,以及澳门保安部队过去及现在所使用的部分物品和制服,还有珍贵的历史图片。
大家还可顺道游览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的花园,该花园由历史悠久的炮台改建而成,別具特色!
陆军俱乐部
澳门陆军俱乐部位于南湾大马路,始建于年,是澳门文化遗产清单其中一座“具建筑艺术价值的楼宇”。
该建筑是一层高的大楼,圆拱形的屋顶嵌有彩带、禾穗图案的浮雕,上面刻有俱乐部的葡文字样和创建年份。
大楼正立面为古典柱廊设计,红墙白柱,地台高筑,门楼上有浮雕,气派典雅,甚具南欧建筑特色。
大炮台
大炮台即圣保禄炮台,始建于年,原为耶稣会大三巴教堂的祭天台,后被澳葡政府转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大炮台城堡。
炮台占地约8,平方米,内设有蓄水池、军需储存库、官兵营房等,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中心。炮台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与其他炮台一起构成覆盖澳门东西海岸的宽大火力防卫网。
从年至年间,炮台曾用作城防司令和澳门总督官邸,后改建为气象台,年后,大炮台的主体建筑成为了澳门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想了解更多澳门昔日的军事遗迹,
欢迎
资料来源:
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市政署漫步澳门街、澳门文化遗产网、澳门杂志
来源:澳门特区旅游局
本文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