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介绍 >> 匠心筑梦庞仲达在环保设备领域闯出一片
“禅城大工匠”举荐命名活动目前已经完成初审,经过专家团反复酝酿,30人从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禅城发布陆续推出栏目,讲述入围者的匠心故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快为“禅城大工匠”候选人点赞吧!
20
庞仲达:从销售转行到实业,他在环保设备领域闯出一片天
人物简介
庞仲达,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获评佛山市第四届创新领军人才。
创业以来,他先后主导4项省、市、区级政府立项项目和33项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其中,“超高压污泥卧式弹簧滤板压榨机”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优秀奖。
目前,他已先后获得授权专利77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46件,还有2件PCT专利、2件日本专利。
二十年前,大学毕业的庞仲达,从浙江老家来到佛山,在张槎销售的滤膜。几年后,客户因机器零部件磨合问题,质疑他的滤膜质量不过关时,“理科男”出身的庞仲达,用了半个月时间,投入十几万元,研发了一台小型压滤机,成功证明了自家产品质量过关。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客户的提醒下,看好环保行业未来的他决心转行,成立了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各种环保过滤设备。十几年间,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技术团队不断钻研,克服各种技术难题,成为业内领军企业之一。
研发过滤设备,只为自证清白
年,销售滤膜生意顺风顺水的庞仲达,突然接到一个老客户的投诉。原来,这名老客户厂里的压滤机,更换了滤膜后使用效果不佳,始终未能达到此前的压滤效果。“不是你的滤膜有问题,就是压滤机器出问题。”
“技术人员比较执着,有问题一定要讲明白。”面对客户的质疑,对技术和质量要求甚严的理科男庞仲达,再一次显示出了性格中“执拗”的一面。他当即赶到客户的工厂中,跟机器生产方进行“对质”,试图证明自己销售的滤膜质量没有问题。
究竟是机器设计问题,还是滤膜的质量问题?几番对质下来,双方均未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自证清白”,也未能证明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但老客户工厂中的压滤机,压滤效果依然不佳,无论如何改进,均未能将水压干。
回到家中后,庞仲达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学习机械自动化的他,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台设备,搞清楚压滤效果不佳的问题所在。
经过一番钻研后,他认为自己能够制作一部简单的设备。于是,便找来了草稿,从结构设计入手,自行绘制图纸,又找来了一些材料,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投入了十几万的费用,做成了一台迷你型的压滤机。当他将这台机器带到客户工厂进行调试时,对方几乎难以置信,最终证明是机器设计缺陷,并非自家的滤膜质量问题。
“压缩效果比原来的设备还好,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你肯定会发财的。”在客户的提醒下,庞仲达一口气申请了7个专利。从此以后,他便从销售滤膜中抽出身来,投身于压滤机等环保设备的研发,在这条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拜访上千客户,生产最合适的设备
转型不易。创业之初,庞仲达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尽管已有第一次的成功经验,但这种小打小闹的尝试,距离创业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积累,无疑相去甚远。庞仲达也知道,仅凭一腔热血显然难以成事。
当时,每天闲暇时,作为公司仅有的技术人员,庞仲达总是开着车,流连于各个废旧市场之间。每到一个废旧市场,他便辗转寻找废旧压滤设备,“从每一个废弃的旧设备中汲取灵感,也给自己积攒一些经验。”
如何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呢?庞仲达利用以前积累的客户资源,不断上门拜访客户,趁机观察对方工厂中的压滤设备,并与对方技术人员交流,就每一部机器实际使用中的优劣进行认真对比。几年时间,拜访了上千个客户,平均三两天便拜访一个客户。
回到家中后,他便着手画草图,不断进行修改。第一代压滤机的草图,正是他在笔记本上,一张接一张不断地画出来,又不断进行反复修改得来的。
图纸画好后,他又找来生产厂家,生产出一台稍微大一些的调试设备,在张槎找了一个地方,不断进行调试。由于每天都在于污泥“打交道”,身上总带着一股难闻的臭味,走到哪里都被人嫌弃。
人活一辈子,总要有点追求
年,金凯地自主研发的超高压污泥压榨机,终于迎来了首个买主——位于桂林的一个客户,购买了两台。但这次的开张,却让金凯地巨亏了近两百万,两名股东心灰之余撤资离去,险些断送了庞仲达创业之路。
“设计寿命三年的弹簧,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出现大面积断裂。”庞仲达回忆说,接到客户反馈的信息后,他当即赶赴广西进行调查。当时,由于他是厂里的技术担当,几乎一天到晚都在检查,终日寝食难安,困了就喝红牛提神。
最终,经过一番紧张的调研后,他最终查清了故障的原因。原来,由于机器设计存在缺陷,导致设备在对污泥进行压榨时,挤压出来的污水泄露到弹簧上,弹簧被严重腐蚀后,使用寿命便大幅缩短。
随后的两年里,庞仲达带队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其超高压污泥压榨机实现集节能、节水、减排等优点于一身,将其技术水平提升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具有高度的自主知识产权。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经历,庞仲达说,准备创业时,他的身上只有一百多万现金流,只够新公司一年的投入,身边的亲戚朋友也不是很支持,认为这种创业风险太大,所幸原来经营的滤膜等项目也能提供一些支持,才得以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一辈子不能这么就看到头了。”庞仲达说,尽管销售滤布滤膜,也能赚不少钱,但也只能小富即安,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创业经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取得别人的认可,还能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1
戴永刚:寻找影响陶瓷行业发展的未来科技
人物简介
戴永刚,佛山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十余年,先后担任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岗位,在调湿陶瓷、自洁陶瓷、负离子陶瓷、发泡陶瓷等研发中突破关键技术,为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并引领陶瓷行业产品向功能性、人性化方向迈进。先后主持承担和参与多个省、市、区级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获得10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可自激发发生负离子的全抛釉瓷质砖及其制造方法》获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未来,陶瓷行业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入行十余年,戴永刚仍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寻找能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沿科技。
作为企业研发骨干,从负离子陶瓷到发泡陶瓷,他提出的一个个科研课题,主导推出的一款款功能性陶瓷,都切中了行业痛点,引领品质消费再升级。作为科技瞭望者,他主导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金意陶从专利数为零,到实现年均专利申请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迅速推进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积累。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知识产权管理,戴永刚始终以专业的精神、敏锐的眼光、饱满的热情,研究陶瓷行业创新,捕捉前沿发展方向,为企业布局未来发展。
专注基础性研发,储备未来核心科技
年,戴永刚加入金意陶,随后担任研发部副部长,负责基础研发工作。“直至今天,国内也很少陶瓷企业有专门的基础性研发团队。”戴永刚表示,基础性研发不直接对接市场和产品,而是瞄准未来做技术储备。
那段时间,戴永刚一边跑市场做调研,一边埋头实验室,不断调试新品。“他做事注重细节,认真仔细,实验方案设计严谨,试验操作特别要求细节。”当时的同事张国涛说,为了研发产品,戴永刚经常加班,“我们上班时,他已经在公司了,我们下班时,他还没走”。
当时,金意陶的产品以装饰性陶瓷为主,缺乏功能性陶瓷,但市场对环保、健康类的功能性陶瓷需求已有苗头,他敏锐地捕抓到了这个信号。
年,戴永刚带队开始研究释放负离子的陶瓷,这种陶瓷在有水分的空气中,能释放出负离子,消除甲醛,分解大肠杆菌,起到杀菌效果,市场前景巨大,但研发难度极高。
“研发的困难在于高温烧制条件下释放负离子的材料如何与釉料相结合。”戴永刚说,团队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尝试了十来家供应商30多种材料,在实验室反复测试,调整配方,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做出这款产品,年开始投入市场。
当时,由于价格高昂,这款高端产品在市场上推广艰难,然而却为陶瓷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此后数年,其他企业逐步研发推出类似产品,直到年,负离子陶瓷产品才逐渐普及开来。
“我们做得早,也是做得好。”戴永刚自信地说,目前市面上仍有很多负离子陶瓷,因为技术不过关,释放负离子的材料与胚体相结合后,没法与空气接触,无法起到杀菌效果。
戴永刚和同事在检查发泡陶瓷产品。
聚焦行业前沿技术,推动发泡陶瓷产业化
绿色家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金意陶和戴永刚近年来持续发力的一个领域。其中,以陶土尾矿、陶瓷碎片、河道淤泥等为原料的发泡陶瓷,由于具有热传导率低、高抗拉、抗压、耐老化、环保节能等优越性能,是业内公认的未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导致发泡陶瓷不仅成本高,成材率和产量很低,陶瓷企业轻易不敢涉足。
年,在公司的支持下,戴永刚带领团队开始研究对陶瓷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运用,对发泡陶瓷发起挑战。
研发困难重重,跟普通陶瓷相比,发泡陶瓷在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排气过程,对时间、温度都有严格规定,二固废成分、发泡剂品种等也都会影响陶瓷的优等率。“我们从原材料和窑炉设备入手,经过努力,烧制时间从17个小时降为9.8个小时,相当于成本降低一半。”戴永刚表示。
在实验室多次研发成功后,年底发泡陶瓷进入投产阶段,问题却不期而至,“刚开始,我们的优品率只有50%,产品出现容易断角、裂板等破损情况”。由于是投产期间出现的问题,亟需在短时间内解决,整个团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不断调试配方,从原料、粉料加工到窑炉后段进行排查,甚至调整窑炉结构,拿着产品断面找专家、找高校老师讨论寻找解决思路。那段时间,戴永刚和团队几乎24小时都呆在公司,调整配方后马上烧制成品,等烧制完成后再测试再调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折腾,戴永刚终于找到问题根源,原来是公司采购部门更换了发泡剂的供应商,虽然发泡剂的名称一样,但不同厂家的产品原料配比不同,影响了陶瓷产品的质量。他们果断调整发泡剂,并由此制定了今后的采购标准,产品优等率也从50%提升到93%甚至98%。
由此研究成果,金意陶在年调整旗下的佛山金意绿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方向,从产品配料深加工,转向发泡陶瓷的研发生产。如今,发泡陶瓷的经济效益已经凸显,去年销售额达到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到一亿元。
戴永刚和同事在检查发泡陶瓷产品。
研究趋势,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作为公司的科技瞭望者,近年来戴永刚的工作重心逐步从技术研发转移至知识产权管理,去年开始到新成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担任副部长。
“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创新的工作。”戴永刚表示,长久以来,大家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停留在做出新产品,但除了发表高水平的文章,研发高质量的新产品,还需要在早期进行专利布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核心专利,为后期的应用研究及产品开发夯实基础,为了战略防御和保持竞争优势,进行专利群的部署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发泡陶瓷为例,至今金意陶总共获得的60多项发明专利中,有38件是为了给发泡陶瓷专利布局。
手握这些丰富的财富,戴永刚还能凭借对知识产权的系统管理,为技术研发提供方向性指导。“通过检索,我可以了解大家都在做什么,分析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反馈给研发团队供参考。”
在戴永刚的努力下,金意陶作为一家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从专利数为零,迅速实现了年均专利申请率50%以上的速度增长,构建了卓有成效的知识产权布局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金意陶已获得73个商标,件专利授权,包括93件发明专利,46个实用新型,件外观设计。
去年,金意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并荣登年“佛山市专利新秀榜”,获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称号。而作为主要贡献者,戴永刚也获得“佛山市优秀IP经理人”称号。
即日起,30名入围者的故事上线禅城区政府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