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介绍 >> 驱逐舰的舰体从来就没厚过,不要被大舰巨
驱逐舰的舰体从来就没厚过,不要被“大舰巨炮”所迷惑!
驱逐舰的舰体从来就没厚过,不要被“大舰巨炮”所迷惑,这个所谓“大舰巨炮”从来都没有指驱逐舰。驱逐舰无论是现代还是二战时期的舰体厚度没有太厚,现代驱逐舰舰体厚度也就是不超过30毫米,也就是3厘米,只有少数重点区域会敷设等效75毫米左右的装甲。
下图为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年遭遇的自杀式爆炸,舰体左舷被炸开一个大洞,从这个角度应该可以反映出这些扭曲的钢板厚度。
先说下“大舰巨炮”的误区吧,这是一个网上“百说不厌”的话题。很多朋友喜欢拿二战时期的战舰与现在比,得出现代驱逐舰巡洋舰都是“脆皮”的结论。然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舰巨炮”从来都是重型巡洋舰起步,往上是战列巡洋舰、战列舰。他们的确拥有上百毫米厚的装甲,甚至战列舰部分区域装甲超过毫米,远远超过现代军舰的防护。
而然大家不要忘了,这些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可都是3万吨起步,最大的“大和”达到7万吨,根本不是几千的吨的驱逐舰有能力去比的。
下图为日本“信浓”号战列舰计划使用的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改装航母后没有用上),然而“大和”的吨位是7吨,是普通驱逐舰吨位的十几倍。
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其实跟现在一样都是“脆皮”,因为没有吨位去上那么多装甲,基本都是在靠结构硬抗而已。比如下图为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他和“基林”级一样都是吨级的驱逐舰,只有在重点区域带0.5-2英寸装甲(12.7-50毫米左右),其他的部位就是看天意了,结构给力还能抗住,不给力就完蛋,根本不会像战列舰那样靠上百甚至数百毫米厚的装甲进行外部防御。
而且驱逐舰无论在二战、冷战还是现在走的路子基本一样,只能在重点区域进行选择性防护而已,所以我们单独横向比较驱逐舰这个舰种的防护水平其实根本没有下降。很多网友总是认为二战时期所有军舰都是包裹着厚厚的装甲,其实驱逐舰在哪个时候都是一个德行。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现代驱逐舰的吨位也不是二战时期能比的,多出来的吨位都哪去了?的确,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吨位都在-吨左右,而现代驱逐舰普遍都在吨以上,甚至有超过1万吨的。
但是现代驱逐舰多出来的吨位并没有分配给防护,而是在动力、武器、电子设备、续航能力方面有极大的提高。就比如下图的这个D型驱逐舰,吨位7吨左右。
1.它带有强大的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垂直发射装置,舰尾还设有直升机飞行甲板和机库,这些装备是二战时期根本没有的,需要大量的空间并且占用大量的吨位。
2.这些装备在耗电量上非常惊人,所以动力系统在保障全舰航速的基础上必须为舰上设备提供充足的电力,所以动力系统也远远比二战时期要强大。
3.还有现代驱逐舰作为主力使用要跟随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远洋作战,续航力和自持力也必须够大,这就要求舰上燃料和各种物资储备要很充足,也会占用吨位。所以现代驱逐舰的吨位增加的部分都是留给了武器、电子系统、动力、自持能力等方面,跟防护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为什么不把现代驱逐舰做成二战那样“钢铁包裹”呢?其实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能靠装甲就能防住的,苏联的P-反舰导弹都有毫米匀质装甲的贯穿能力,即便是普通反舰导弹击穿毫米以上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再妄图使用厚重的装甲反而成了“累赘”,倒不如从“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防御”,把舰体被动防护解脱出来。下面主要有2个原因:
1.现代材料水平的提高:虽然二战时期和现代驱逐舰的钢板都是不到30毫米的水平,然而这个30毫米可不是一个性质。这么说吧,现代舰用钢材在同等厚度的情况的强度是二战时期的2.5-3倍,所以表面上厚度没变化其实防护水平还是有所上升的。
反过来说想要达到相同的防护水平,现代驱逐舰使用的钢板厚度可以比二战时期更薄一些。下图为美国“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事故照片,可以看到他的飞行甲板实际很薄,只有50毫米左右,然而这已经足够抵御30吨重的舰载机频繁的冲击。
现代驱逐舰只在重点区域选择性加强防御,比如弹药库、战情中心、舰桥等部位,厚度在75毫米以下,设计要求就是可以抵御类似于“飞鱼”这类亚音速中型反舰导弹,能够对重型反舰导弹有威力削弱作用。而且他们使用的也是类似于“凯夫拉”的新型复合装甲,比以前那种纯钢板要好得多。
2.现代作战思路的转变:上面我们也提到了P-重型反舰导弹的贯穿能力达到毫米匀质装甲,即便即便是普通反舰导弹击穿再也毫米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装甲太多会拖累机动性和动力,装甲太少起不到作用,所以单纯的使用装甲去防御已经不适合现代武器发展。
现代军舰的防御思路已经由“被动挨打”转变为“主动防御”,将防御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在不同距离对来袭的威胁进行主动击破,甚至现代主炮在高精度火控系统的支持下都可以进行防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