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探访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创新铸就大国之眼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姜永斌自江苏南京报道
4月22日至24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上,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研制的“反隐身双雄”压阵亮相。作为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同时也是此次博览会承办单位,十四所带来了多款雷达的实物、模型、图像及视频,展现了深耕电子装备、产业基础、网信体系的技术实力。
俯瞰大地、探索海洋、逐梦太空,人类认知自然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雷达的身影。十四所人秉持“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实现了中国雷达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打造了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记者日前探访十四所,走进数字化样机大楼、智能制造生产线,了解雷达研制生产过程,探寻“大国之眼”背后的创新密码。
陆海空天,中国雷达“无所不察”
辽阔天空,它们为战机擦亮战鹰之眼;苍茫大海,它们护航军舰走向“深蓝”;浩瀚宇宙,它们护送卫星进入轨道……雷达作为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空间位置的设备,其研制能力是衡量国家国防军事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尺。
年4月24日,中国雷达工业在南京城北一座二层“小红楼”里起步,开启了从修配、仿制雷达到自主研制、自主创新的创业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只能“捡”别人的雷达用,很多武器甚至没有雷达,被炮弹打中还不知是谁打的。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战斗机雷达还停留在只能测测距离、能看天看不了地的阶段。专家断言:“中国雷达和国外起码相差3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是当时的技术负责人。在面对西方国家技术封锁、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他带领十四所团队相继研制出大型超远程相控阵雷达和PD(脉冲多普勒)雷达,一点点追上了国外的步伐。
在十四所院内,记者见到了最新款机载火控雷达。“以前战机搭载的都是单面阵火控雷达,只能识别到前方目标。这个新款雷达是三面阵,除了前方还能看到左右两侧。”十四所所长胡明春讲解说,这样可以极大提升战机的生存能力,有效躲避敌方的攻击。
创新、创新、再创新,十四所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警机谱系逐渐完善,预警机雷达作为“空中警眼”,其“眼力”不断精进,技术性能保持世界领先;“战机”之眼机载火控雷达技术不断突破,整体技术水平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新型舰载雷达“海之星”让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以其快速跟踪能力在遥远海域保卫国家利益;防空警戒雷达勇担重任,在空中用无线电波编织了一张国土防空雷达情报网。
胡明春说,十四所已发展为国内产品谱系最全面的雷达研制单位,随着我国雷达加速迈进4.0时代,正逐步实现“战场单向透明化”“信息火力一体化”,构建起陆、海、空、天的全高度、全方位立体防御之门,不断提升网络信息体系条件下全域作战、协同作战能力。
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次对外展览,十四所的产品都会成为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