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周锦荣远去的炮声连载之四临战训练出故
作者简介:周锦荣,笔名午马,年10月生于江苏省常熟市,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陆军第21集团军61师团战士、军械员兼文书、班长、代理司务长、排长、政治处干事、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年12月至年6月赴滇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时任炮兵营教导员。
年10月转业至江苏省太仓市,曾任镇党委副书记、市物资局局长、市纪委副书记、市物价局局长、市政协专委会主任,年10月退休。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纪实作品《远去的炮声》、由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的散文集《追梦》。
老山战事纪实《远去的炮声》连载之一:20岁的云南女孩竟不知老山
周锦荣《远去的炮声》连载之二:泪别亲人
周锦荣《远去的炮声》连载之三:归队后发现人员装备大变
接前篇↑↑↑
临战训练急煞人
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是我营诞生以来首次参战,开启了我营作战的历史。
从年9月1日我师接到中央军委赴轮战的预先号令,到赴演集结仅有3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多太多,而临战训练,提高赴滇作战所需要的技战术能力,又是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
年9月15日,师下达临战训练指示:从9月20日至11月20日,全师展开临战训练。
我是在10月5日回归部队的。10月7日,团召开有全团官兵参加的临战训练动员大会。会上,团长、政委分别就临战训练、临战准备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动员和做出部署。会后,全团正式启动临战训练,进入了战前全面准备阶段。
我营由于更新了装备,大多数官兵对新装备不熟,专业不对口,要学习、提高的东西很多;部队从西北高原到西南边疆跨区作战,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反差很大,适应性训练的课目不少。
面对时间紧,需要通过训练掌握的东西多的特点,在制定临战训练计划时,我们只能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缺什么学什么,急用的先学、先训。除了正常的操炮用炮和侦察技能训练外,突出了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必备的基础课目训练。
“教导员,我们的训练课目要作些调整,训练的目标也要更加明确一些。”冯学堂营长在11月23日晚上和24日上午,分别听取师张辰副师长和师后勤部副部长对战区情况和轮战时后勤保障情况介绍后,跟我商量。
“好的。应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调整。”我同意营长的意见。
先前轮战部队在实战中用官兵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给了冯营长很多启发,需要全营加强作战的针对性训练。于是,营决定在临战训练中抓好六项人人会的基础课目训练。即:
一、人人会打枪;
二、人人会投弹;
三、人人会埋、排地雷;
四、人人会利用地形地物构筑工事;
五、人人会自互救;
六、人人会识图用图,接方位角行进。
这些都是我们炮兵平时不注重训练的课目,对炮兵分队的官兵来说是一个弱项,甚至有的还是缺项;而在老山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又是人人都有可能遇到和必须运用的技术。
就说打枪吧,虽然不是炮兵的主要杀敌武器,不会像步兵有那么多射击的机会,但同步兵在一线的观察所人员、查架线路的通信兵、往观察所送给养的人员都有可能遭遇越军的袭击,需要用手中的枪来抗敌自卫;即使在阵地上,也有遭遇越军特工偷袭的可能,近距离歼灭敌人,还是要靠轻武器。会隐蔽、出手快、打得准,是每个战斗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再说投弹吧,把手榴弹盖打开,拉出环,套进手指,扔出去就行的简单动作,就是步兵,在平时实弹训练中也常常会发生意外事故。平时不怎么练手榴弹投掷的炮兵,有许多人还没有投过实弹,如果不补上这一课,到了战场上需要时,还真有可能投不出去,或出现投出去的没有拉环,手榴弹不炸的状况。而且老山战场山高、坡陡、林密,或许会出现投出去的手榴弹被树木挡回来、或从山坡上滑落下来伤了自己。这就要求每个战斗员不仅要会投弹,更要掌握山岳丛林地投弹的技巧。
其他如埋排地雷、利用地形地物构筑工事、战场自救互救、识图用图、按方位角行进,这些平时步兵用时不少、而且必考的训练课目,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都会用得上,却是我们炮兵往往会忽略不练的课目。
临战前タ抓好这些课目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对官兵的生命负责,为了在作战时减少伤亡,我们还是挤时间,安排了这些课目的应急训练。
此次跨区域作战,要经过长距离的铁路和摩托化输送,这对于我营大多数干部是一个新的课题,对大部分司机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有95%的干部没有组织过装载车炮的铁路输送,缺乏基本的经验;有90%的司机没有参加过铁路输送,没有把拖着大炮的引车开上列车平板的实践,也不知道车炮怎样固定。
这又是一项关系到能否顺利出师的紧追的训练课目。
组织模拟训练。没有列车车厢、平板车怎么训?营长想出了办法:划地为车。在地上,按照列车车厢、平板车的形状和实际尺寸,划出框架,进行人员上下车和车炮、物资装载训练。
车炮装载训练,由营车管助理员杨银行先给全营司机上课,讲解汽车上列车平板的要领和操作方法,使每个司机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地上的框架内进行驾车练习。
人员、物资的装载训练,营先在榴炮三连抓试点,物资怎么装车,人员怎么上下车,在车厢里怎么坐、怎么睡,都一一进行探索和做出统一,然后给全营干部和班长进行示范,再有各连组织训练,提高干部的组织装载能力,规范人员上下车的秩序。
开展安全行车、乘车教育。营安排上了电气化铁路常识课,对全营官兵进行铁路和摩托化输送的安全教育,并明确了相关规定。
营组织干部学习汽车构造的有关知识和安全驾车的一般常识;学习车队长途行军的基本知识,向干部介绍摩托化开进的道路状况,明确各级干部确保行车安全的责任和任务。
营对司机加强了安全驾驶的教育,组织司机在复杂道路上进行驾驶训练,提高司机驾驶牵引车的技能。
实践是检验训练成果的试金石。
我营更换了那么多重装备、配备了那么多车辆,新增了那么多驾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成效如何,总该拉出去试试,才能使各级指挥员做到心中有数。
12月7日,团按照赴滇开进的梯队编成,组织我营(欠高机连)和2营的6连进行摩托化实装拉练。
那天早晨醒来,我跟妻子讲,昨晚做了个很不好的梦,虽然具体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但在梦中很紧张,惊出了一身冷汗。妻子宽慰说:“没事的,梦是反的。”
不久,梦真的来到了现实中。
早上7点40分,全营登车完毕,8点在附近村庄文家寺旁的大路上进行编队,8点30分通过洛门调整点,9点30分行至武山县城。
这次实装拉练原来计划的行军路线是洛门-武山一贺家店一任家门—漆家河—山洋平ー四门一洛门。
团首长对我们这个梯队的演练非常重视,团长、政委、参谋长都参加了,并进行具体的组织、指导。
中午11点10分,车队行至漆家河休息。
“把排以上干部集中起来,对前面行军的情况进行小结和讲评。”团长李其安跟营长交代道。
很快,排以上干部集合完毕。
“团长同志:梯队排以上部集合完毕,请指示。梯队长一一冯学堂。”尽管在野外,营长还是按照部队条例的规定整队向团长报告。
“请参谋长先讲。”团长说。
脸庞白皙,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史伟民参谋长,讲话却掷地有声。他在对车队行进中好的方面做出肯定外,着重指出了行进中存在的车与车之间距离拉得太大,随便停车;人员控制不严格,随便下车等违反规定的现象。
“今天的实装拉练,是完全按照赴滇开进计划实施的,不仅是对司机驾驶技术的检验,也是对干部组织指挥能力的检验。各级干部一定要切实履行职责,管好部队,带好车。”在参谋长讲评完后,团长对营连干部如何组织管理车队,带车干部如何带车提出了具体要求。
“政委,你说说吧。”团长请张凤辰政委讲话。
“大家辛苦了!”
“唰!”听到政委的问候声,干部们齐刷刷地收拢稍息的左脚,一齐立正。这也是部队条例规定的动作。
“请稍息!”政委还军礼后下达了口令。
“你们早上起来到现在一直在组织部队的拉练,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你们的辛苦我们知道,但今天还有很多路要走,今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希望你们不要松懈,一鼓作气把今天的拉练完成好。”政委对梯队干部进行鼓励,并就开进途中不坐“哑巴车”提出了具体要求。
讲评结束,官兵们吃完午餐后,11点40分车队继续开进。
当车队行进到军区后勤仓库第3分库的铁路桥拐弯处时,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榴炮二连的二炮车在拐弯时,由于司机处置情况不当,拖着榴炮的车翻了。
接到报告的我,马上从车队的后面赶到出事地点,跳下车一看,傻眼了,车炮已经分离,在我视觉前出现的是15米深的沟里堆着两堆烂铁,山坡上散落着枪支、弹药、指挥器材、背包等。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连队干部已经带人下去抢救了。
我马上让通信员将情况告诉在前面带路的营长。
“梯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营长当即下达命令,并向随行的团首长报告。
“先救人!”赶到出事现场的李其安团长立即做出布置。
官兵们正在紧张地抢救受伤人员。
“让曹丕清到位吧!”营长跟我商量。
榴炮二连是由火箭炮连改装的,原连长吴家松任副营长后,营部指挥排长曹丕清接任的命令已经下达,但一直没有到位,本想让他协助营长把这次实装拉练搞完后上任,现在事发突然,该让他到位了。
事发前,曹丕清在营指挥车上协助营长组织指挥;事发后,他随同营长返回出事地点,正在抢救伤员。于是,我们让通信员把他和榴炮二连指导员陈兴芳叫到指挥车上进行谈话。
“曹丕清任二连连长的命令早已下了,这事你们俩也都知道了,本来我们考虑等这次实装拉练结束后让他就位,但现在连队出现了突发情况,需要加强领导力量,我和营长商量,决定让他现在就上任,履行连长职责。”时间紧迫,我直入主题。
“好极了!其实我们早盼他来了。”陈兴芳急迫地说。
“虽然有点突然,但在这个非常时期,我服从。”曹丕清很能顾全大局。
“其他不多说了,我的意见是:现在指导员负责运送、救治伤员,曹丕清负责清理现场、组织连队在梯队编成内返回。”营长给他们俩做出分工。
“好的。”刚搭在一起工作的两名连队主管异口同声地回答。
“马上按分工行动。”营长催促他们。受伤人员被抬上车送走了。
曹丕清很快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收拢武器、弹药、器材和个人物资。团首长随机下达了“停止拉练,原路返回”的命令。
这次翻车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车辆报废,火炮大修;车上9人,1人重伤,2人轻伤,6人做了破皮的缝合手术。
这么严重的事故,我营组建以来是首次,在我团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你们回去以后要抓紧进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吸取教训,抓住有限的时间,尽快提高司机的驾驶技术。我让运输股配合你们。”团长进行着部署。
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故,我们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事故发生是让人痛心的,虽然代价大了点,但通过拉练,使问题早点暴露出来,早点采取措施解决,可以避免在作战阶段造成更大的损失,变坏事为好事。”团首长虽然同样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张风辰政委还是在为我们减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营连分别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分析总结,我们找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司机技术状况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全营参战汽车42辆,摩托车1辆,但能够单独顶车驾驶的只有24人,18台车辆没有单独驾驶能力的司机。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多次向团反映,也向后勤部门写了书面报告,但未能很好地得到解决。虽然调来了一些司机,但都不是技术好的司机,都不能单独完成驾驶任务。这次出事的司机,就是刚从兄弟师高炮营调来入伍才一年的新培训的司机。
组织不力,准备工作不细,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2月4日营召开了党委会,专题研究、布置了摩托化输送的具体工作,有的连队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6日,团司令部又召开了关于搞好摩托化输送的会议,会议结束后,营长又把各连连长留下来,明确了实装拉练的行军序列、出发时间和有关规定,但也没有迅速在连队得到传达和执行。7日早上出发时,有的连队未能按营规定的时间、序列出发,给梯队编队时造成了困难,延误了团预定的出发时间。
通信联络不畅、部队纪律观念差,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简易信号的作用发挥不够,营接到上级的命令、通知,只能传给各连指挥车,而不能直接下达到各炮车,致使上级的要求不能及时得到贯彻执行;有的官兵不能严格遵守行车和乘车规定,存在随便停车、下车,停车、人员下车不靠右等现象。
为了吸取教训,迅速改变现状,我们及时安排部队进行整顿,增强官兵的组织纪律观念;分析车辆和司机技术状况,进行车辆复检和司机强化训练。
部队赴滇已经进入倒计时,但需要通过训练解决的问题还不少,真是急煞人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