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根据用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加强安全
前言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而言,不管是防火墙、病毒查杀技术,还是访问限制、数字加密等,都存在一些漏洞。从理论上来讲,想要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只能使计算机系统不存在漏洞,但是事实上并不能实现。为此,需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根据用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对策的制定,才能减少病毒侵入的概率,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
一、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
(一)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此种方式无论这些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是何人,主机都可接收该网段在同一条路径上的信息。如若系统已经进入密码验证环节,用户输入密码会由用户端发送给服务器,不法分子就能在用户端和服务器加以窃取。如若两台主机相互通信,都没有设定密码,不法分子也可利用监听工具,就能随意截取相关信息,如账号、口令等,使用户隐私被盗取。
(二)安全漏洞的攻击
每个系统都有Bugs,少数属于操控系统,还有是系统独自拥有的,例如缓冲区溢出攻击。大多数系统都未曾检查程序与缓冲变化,随意接收不同长度的数据,且把溢出的数据放置在堆栈中,系统还会执行相关命令。此种情况下,不法分子如若发出已经大于缓冲区处理长度的有关口令,该系统的稳定性会受此影响,而不法分子设定一串攻击字符,且字符能够支持问根目录的访问,利用该方式,即可全面控制整个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一)物理威胁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物理威胁主要以雷击、静电、自然灾害等为主,而静电危害较为多见。由于静电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也是无法消除的危害。静电通常会让计算机运作出现故障,并使器件受损,例如CMOS电路、MOS电路、双极性电路被击穿。此外,静电会对危害操作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目前,在各个行业中计算机的运用十分普遍,如气象预报、铁路运输、航空管理等领域,这些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若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就会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损失,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二)技术威胁
网络安全技术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如网络病毒的传播、不法分子入侵等。分析网络病毒,可以发现病毒能够在网络条件中以指数增长方式传播。一旦病毒入侵到计算机,会对计算机运作效率带来直接影响,系统资源受损,在较短时间之内,网络系统就会崩溃。由此可见,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中,加强病毒防范也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不法分子和网络病毒的破坏力比较高,原因是攻击者的行为都有显著目的性。攻击者主要针对擅自进入远端系统的人,一旦获取非法访问的权限,就会破坏有关数据信息,并拒绝用户服务请求。不法分子攻击目的是获得重要信息,所以不法分子攻击目标通常是拥有许多关键信息的用户,一旦信息盗取成功后,就会开展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当前黑客攻击的目标主要以政府网络、邮电网络、军事网络、金融网络为主。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注重防火墙的设置
在实际运用中,较为常见的软件就是防火墙,而硬件防火墙涉及比较少,想要提高防火线的性能,需运用软硬件防火墙相互融合的方式。防火墙也被称作过滤墙,能够阻止负面程度流入内网当中,控制有关程序的访问,并提高内部管控效果,例如,访问权限的设置,计算机本机当中自带的防火墙可支持高级、中级、低级三个等级的设置,而这也是一种访问权限的设置方法。现如今,防火墙技术不但能阻止外界程序访问内网程序,还能有效监控内网。为此,需运用防火墙路由器,并在计算机中下载防火墙工具,从而对内外进行有效监控与预防。过去部分用户担心防火墙会影响网速,随着防火墙技术的完善发展,当前防火墙设置已经弥补自身缺陷,不会对网速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防范网络病毒
在互联网环境下,病毒传播速度比较快,只有单机进行病毒防范,已经无法将网络病毒有效处理,需要利用局域网的相关防病毒系统。以校园网当作内部局域网为例,应将服务器操作系统当作防病毒软件,加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如若和互联网相互连接,还要运用网关防病毒系统,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但是对于网络内部利用电子邮件传输有关信息,还要利用有关邮件防病毒系统,从而把藏匿于电子邮件或附件的病毒准确识别出来,尽可能利用高效的防病毒产品,对网络中所有病毒攻击点合理设定有关防病毒软件。通过运用全方面的防病毒系统,并定期展开升级优化,能够避免计算机网络受到病毒侵害。
(三)入侵检验系统的有效运用
入侵检验系统就是保障计算机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从而设计一种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且指出计算机系统中没有权限或有异常情况的技术,入侵检验系统是检验计算机网络违规安全行为的一种有段。如若在入侵检验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该入侵检验系统可以把不希望出现的活动精准识别,提高对这些活动的控制效果,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如若在校园网络中,利用入侵检验技术,通过运用混合入侵检验系统,并借助以网络和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可行的主动式防御机制。
(四)漏洞扫描系统的运用为了将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问题有效解决,需了解网络系统中有哪些隐患。因大型网络比较复杂,只利用网络管理员技术和经验找出安全漏洞,并展开风险评估往往达不到要求。需要研发出一种可以查找网络漏洞、提出相应建议的安全扫描系统,通过改善系统配置,能解决安全漏洞问题,避免安全风险的影响。用户利用相关工具,进行网络攻击模拟,能够进一步了解网络漏洞情况,从而解决安全漏洞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
(五)注重Web、E-mail、BBS安全监管系统
将安全监管系统运用于网络WWW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之中,能够利用实时跟踪、监管网络等方式,了解Internet网络传播的内容,将其转变成相对完整的WWW、FTP、E-mail等应用内容,从而建立相应数据库,便于及时发现互联网中传播的非法内容,通过汇报给网络管理中心,运用可行的应对对策,避免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影响。
(六)避免IP盗用
在路由器进行IP和MAC地址的捆绑,一旦某个IP利用路由器访问Internet,路由器要对IP广播包工作站MAC是否与路由器MAC地址保持一致进行检查,只有保持一致才能通过检查,否则决不允许路由器通过,还会向IP广播报工作者发出有关信息,有效避免IP被盗用情况发生。
(七)限制访问
进行身份验证访问限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保护技术,主要通过控制访问与身份验证的方式,对他人访问进行限制。用户可定义自己的身份与属性,并根据不同身份设置访问权限,在企业中访问限制技术运用相对普遍,基层职工只能访问功能型界面,而管理工作者可以进入系统设置,从而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性。访问限制技术有着权限性、保密性的显著特点,对不同类型、等级工作者设定相应的权限,可避免不法访问对信息带来风险影响。只要在访问系统没有漏洞的情况下,即便利用破解软件强制访问,也无法展现相应信息。
(八)运用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简单来讲,就是把数据信息通过加码处理,从而实现秘密传输的一种技术手段。信息传输速度比较快,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延迟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但是传输期间也会受到拦截影响。数据加密技术的有效运用,可避免数据传输被无法分子拦截,在数据传输前会对数据包展开加密处理,通过加码或者转码,使内部含有密钥程序,就像一把钥匙对应一把锁,只有运用密钥才能将密码解开,把有关数据信息变成正常数据。由此可见,数据加密技术是运用密文与密钥方式,即便不法分子恶意拦截密文包,将密文包开启后也只是一堆乱码。
结语
数据加密技术通常运用于企事业单位,避免企业重要信息泄漏,属于一种有效的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