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器材

自然灾害应急常识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3/7/23 19:19:54   
                            

甘南州科协1周前

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主题为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5月9日-5月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自然灾害是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特征是普遍性、区域性、不可避免性和对财产的损害性,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

沙尘暴

沙尘暴是干旱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受气候干旱环境状况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沙尘暴也有紧密的关系。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的规定,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应急要点

●接到沙尘暴预警信息,应急措施对温室大棚、地膜进行加固、以减少破坏和损失。牧民应及时将牛、羊等牲畜赶回畜舍,以免走失。若畜群远离居民点应尽快将牲畜赶到就近避风处躲避。

●将建筑工地上易被风吹起的建筑材料和废弃物覆盖好。

●沙尘暴天气空气干燥,容易引起大火,要注意管理好电源,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行人要远离高层建筑、工地、广告牌、老树等,以免被高空坠落物砸伤。要远离水渠、水库,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学校不要让学生外出,要等沙尘暴停止后才可以放学。中小学生要在路上遇到沙尘暴天气,应找安全的背风处躲避,并远离高压电线。

●居民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或用纱巾蒙住头,以避免风沙对呼吸道和眼睛的伤害。

●行人骑车要减速慢行,风大或能见度较差时,应下车靠路边推行。

●沙尘暴发生时,应停止一切高空、水上等危险作业。

专家提示

◆沙尘天气发生时空气干燥,应多喝水、多吃水果。

◆沙尘天气过后,如感呼吸系统有不适,医院就诊。

◆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差,驾车行驶中应及时开启大灯、雾灯。

◆发生沙尘暴天气时,如果风力过大或能见度低于规定标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及时封闭高速公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发生沙尘暴天气时,道路降落沙尘,市政环卫部门应及时洒水,防止尘土飞扬。

◆火车行驶中如遇沙尘暴,应减速慢行。当风力较大或能见度很低不宜继续行驶时,列车应进站停靠避风,待沙尘暴过后再继续行驶。

◆应及时关闭门窗,以防沙尘进人室内。室内应使用加湿器,或用洒水、湿墩布拖地等方法清理灰尘,保持适宜空气湿度,以免将尘土吸人呼吸道。

暴雨

当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且小于毫米时称为暴雨;大于或等于毫米且小于毫米时称为大暴雨;大于或等于毫米时称为特大暴雨。

应急要点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处于危险地带的学校和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专家提示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检查城市、农田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大风

当风速在6级(10.8米/秒)或瞬时风速17米/秒以上时称为大风。大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快速流动的空气。大风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寒湖大风、雷雨大风和龙卷风等。

应急要点

●机场、高速公路等管理单位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尽量转移到避风场所避风。

专家提示

◆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做好森林、草原等防火工作、注意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或临时搭建物下面逗留。

◆房屋抗风能力较弱的中小学校和单位应当停课、停业。

◆人员减少外出。

雷电

雷电是在积雨云强烈发展阶段,云层之间、云地之间、云与空气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现象。雷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要点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金属或类似金属的装置。

●未安装防避雷装置的电视、电脑、电话上网等电子产品在强雷电时应停止使用。

专家提示

◆户外人员应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切断危险电源,以免被雷击穿而引起火灾。

◆行人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不要在露天接打手机。

冰雹

冰雹是指在强对流天气控制下,从发生旺盛的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固态降水。每年春夏之交到夏秋之交是冰雹最易活动的时段。冰雹发生时常伴有大风、急剧的降温和强雷电。冰雹落速快,冲击力较大,不但毁坏庄稼、果木等农作物和林木,而且巨大冰雹还损坏房屋及工程设施,破坏草场,直至造成人畜伤亡。冰雹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应急要点

●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妥善安置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和设备。

●将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棚的安全场所。

●户外作业人员要停工,应立即到安全地方暂避。

●幼儿园、学校的学生应安置在教室内。

专家提示

◆特别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得到冰雹预警信号后,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避灾措施。

◆关好门窗,暂停户外活动。

霜冻

霜冻是春末秋初,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土壤表面、注意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度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低温灾害。霜冻又分白霜和黑霜两种。当达到霜冻条件,如果空气中水汽含量到饱和时,由水汽直接附着在植物表面凝结成冰汽而形成一层白色的霜,称为白霜;当达到霜冻条件时,如水汽达不到饱和时,在植物表面就不会有白霜出现,但空气温度已降至0度以下,使农作物或果树及其他植物遭受冻害,出现枝叶枯萎死亡而变成黑色,所以人们称其为黑霜。

应急要点

●掌握当地低温霜冻发生的规律,使作物关键生育期避过霜冻盛发期,以避免或减轻低温霜冻危害。

●培育抗寒力较强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也要着眼于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在霜冻来临前,采取喷水法、灌水法、遮盖法、施肥法、风障法等措施进行防御,使农作物减免低温霜冻的危害。

专家提示

◆各级政府及农牧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霜冻防御工作。

◆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农牧民遇到霜冻天气过程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进行科学防御。

干早

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自然灾害。干旱使供水水源匮乏,除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

应急要点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

●要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农业要调整种植结构,抗旱耕作、保墒保土、抗旱栽培和施肥抗旱;牧业要减少野外放牧。

●抓住一切降雨时机,集雨储水,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专家提示

◆要增强抗旱意识,积极响应和配合政府对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用户的用水。

◆对人体呼吸道疾病作好防范;农村和牧区做好病虫害防治。

原标题:《自然灾害应急常识与应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2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