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前景 >> 布伦丹里滕豪斯格林amp凯特琳
导读:年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严正立场,布林肯表示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然而,美国国内始终有人用对抗思维看待台湾问题。近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美国政治学者布伦丹·里滕豪斯·格林的文章,就是其中的典型。作者沿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分析国际形势,并臆想出“菲律宾海作战”之类天马行空的场景。作者虽然发现美国无论如何都会陷入政策困境,但依然不愿承认,只有抛弃冷战思维,才能让美国“解套”。翻译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在所有可能引发美中热战的棘手问题中,台湾问题是最重要的。而这场战争的潜在地缘政治影响将是深远的。台湾——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 曾经形容它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潜艇母舰”——具有重要却又往往被低估的军事价值,它是通往菲律宾海的门户,是保卫日本、菲律宾和韩国“免受中国大陆威胁或攻击”的重要战区。
如果北京控制了台湾并在该岛部署军事设施,其军事态势将获得显著改善。中国大陆可能会极大提升军事实力,尤其是在北京拥有海洋侦察设施和潜艇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技术或军事飞跃,大陆拥有该岛也会提升能力去阻止美国在菲律宾海实施海空行动,从而限制美国保护其亚洲盟友。如果北京将来要发展一支由静音的攻击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的庞大舰队,以台湾为基地将能够威胁东北亚航道,加强其海基核力量。
很明显,由于该岛具有的军事价值,要避免大陆实控台湾。然而,这个理由的说服力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外界是否认为大陆在占领台湾后会寻求进一步扩张领土,以及为了充分利用该岛而对该岛进行长期的军事和技术投资。
它还取决于更宏观的美国对华政策发展轨迹。华盛顿可以继续遵循目前的策略,即对美国在亚洲的伙伴和盟友做出政治承诺并保持强大的前沿军力,以此遏制中国势力扩张。或者,它可能会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只保留对核心条约盟友的承诺,减少前沿部署的部队。它也可能采取更克制的做法,全面减少此类承诺。然而,无论美国奉行这三种战略中的哪一种,大陆控制了台湾都将限制美军在太平洋的行动能力,并可能威胁到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但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台湾的重大军事价值会给美国大战略带来何种挑战,而是无论华盛顿做什么——无论它是否试图将台湾从大陆手中夺走——它都将被迫承担与北京对峙的风险和代价。作为美中矛盾的集中爆发地,台湾是全世界最棘手和最危险的地区之一。简言之,华盛顿在那里束手无策,前途未卜。
台湾的军事价值
中国大陆进攻台湾将有可能使亚洲的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如果大陆迅速而轻松地占领该岛,那许多用于台湾战役的军事资产就可能会被释放出来,用于追求其它的军事目标。大陆也可能会吸收台湾的战略资源,如军事装备、人员和半导体产业,把所有这些资源用于增强军事实力。但是,如果中国大陆发现自己陷入冗长的消耗战,迟迟无法占领台湾,那统一的图谋就可能成为严重拖累自身前进的绊脚石。
然而,一旦台湾战役取得成功,北京就能够在那里部署重要的军事装备,特别是水下监听设备和潜艇,以及相关的防空和海防装备。在这些装备以及导弹、战机、无人机或其它武器系统部署到台湾地区后,中国向东拓展的势力范围将不仅仅是跨过台湾海峡。水下监听设备和潜艇将提高北京阻止美国在菲律宾海行动的能力。在未来许多可能涉及中国的冲突场景中,菲律宾海至关重要。
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在环绕亚洲大陆的所谓 岛链上保卫盟国。 岛链始于日本以北,然后向西南延伸,穿过台湾地区和菲律宾后转向越南。例如,美国海军在这些水域的行动,能有效保护日本免受中国在东海和琉球群岛南端的潜在威胁。在最可能出现的保卫菲律宾场景中,以及在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发动袭击的场景中,比如朝鲜半岛爆发冲突,美国的这种行动都很重要。随着中国日益强大的导弹攻击能力使美国的陆基飞机及其区域基地变得越来越脆弱,这迫使后者更加依赖从船上起降飞机和发射导弹,因此美国海军在菲律宾海的行动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
如果今天在太平洋上爆发战争,中国的超视距攻击能力(超视距攻击指的是在目视距离外对美国舰艇进行攻击)将比通常认为的更有限。中国或许能够在战争开始后的 波次打击中,瞄准前沿部署的美国航空母舰和其它舰艇。可一旦发生冲突,中国 的侦察装备——能够让中国“看到”地平线之外物体的陆上大型雷达装置——可能很快会被摧毁。靠近美国海军的中国侦察机或侦察船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中国的卫星不太可能弥补这些损失。应用冷战期间磨练出来的技术,美国海军很可能具有控制自己雷达和通信信号的能力,从而避免自己的舰艇被监听电子信号的中国卫星发现。如果没有专门的信号收集装备提供情报,中国的成像卫星将只能靠随机搜索大片海洋来寻找美军。在这种情况下,在菲律宾海作战的美军将面临真实但却可以忍受的远程攻击风险,美国领导人可能不会立即感到压力,通过攻击中国卫星来升级冲突。
然而,如果中国大陆控制了台湾,情况则会大不相同。大陆可以在台湾东海岸附近的水域放置名为“水听器”的水下麦克风,该水域比北京目前控制的 岛链内水域深得多。放置在适当的深度,这些专用传感器可以监听外界,探测数千英里外美国水面舰艇的低频声音,使中国能够通过卫星更精确地定位它们,并用导弹瞄准它们。(美国潜艇太安静了,所以这些水听器还无法探测到美国潜艇。)这种能力可能会迫使美国将其水面舰艇的活动区域限定在水听器监听范围之外的地方,或者冒着升级战争的风险攻击中国的卫星。无论怎么做都不理想。
美国很难摧毁台湾附近的大陆水听器。只有高度专业化的潜艇或无人潜航器才能使它们失效,而中国将能够使用包括水雷在内的各种手段来保护它们。即使美国真地设法破坏了水听器电缆,在台湾防空设施的掩护下,大陆的维修船也可以修好它们。
想要干扰中国水听器的监听,最可行的办法可能是攻击陆上数据处理站,水听器获取的数据将会通过光纤电缆传输到这些数据处理站。但这些数据处理站可能难以找到。电缆可以埋于地下,也可以埋在海底。处理数据的建筑物与类似的普通军事设施没有区别。美国可能要攻击全台湾数百栋受到严密保护的军事设施。
控制台湾地区不仅能增强中国大陆的海洋侦察能力,还能让大陆在潜艇战中获得优势。在台湾对美友好时,美国可以通过在关键位置布设水下传感器来接收潜艇发出的声音,以此防御中国大陆的攻击潜艇。美国可能会在菲律宾海入口处,包括在菲律宾、琉球群岛和台湾之间区域,沿着海底狭窄的咽喉通道布设向上接收信号的水听器,以便能更近距离地监听潜艇。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这些仪器甚至可以短暂探测到最安静的潜艇,从而使美国的空中和水面装备能够跟踪它们。在危机期间,这可能会阻止中国潜艇在战争初起时对美国船只进行“自由攻击”,前沿部署的美国海军装备将在此时处于最脆弱的状态。
可一旦中国大陆控制了台湾,它将能够在此部署潜艇,并展开空中和海岸防御。大陆潜艇将能够从其位于台湾东部深水港的潜艇地堡出发,不经过遍布美国监听器的咽喉通道,直接溜进菲律宾海。大陆在台湾的防御设施也将阻止美国及其盟友使用他们 的工具——海上巡逻机和配备直升机的船只——在台湾附近跟踪潜艇,从而使中方在危机爆发时能更轻易地先发制人,并降低战争中的减员率。
控制台湾的另一个好处是,将大陆潜艇基地与其巡逻区之间的距离从平均海里缩短到零,使大陆能够在任一时间使用更多潜艇,对美军发动更多攻击。中国大陆潜艇还可以利用水听器和卫星收集到的更精确的目标数据,大大提高它们打击美国水面舰艇的效率。
水下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中国大陆在两岸统一后投资打造一支由先进静音攻击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的舰队,那统一就可能会给大陆带来更大的军事优势。这些潜艇在台湾东海岸作战,将加强中国大陆的核威慑力量,使其能够在战争爆发时威胁东北亚的海运和海军航线。
目前,在打击美国盟友的石油和海上贸易方面,中国大陆潜艇部队仍装备不足。面对此类威胁,全球航运体系已被历史证明是极具韧性的,因为船只在面对威胁时可以改变航路。即使是苏伊士运河在年至年间关闭也没有瘫痪全球贸易,因为船只可以绕道好望角,尽管这需要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这种韧性意味着,北京将不得不去瞄准那些可能靠近东北亚港口但却向北或向西迁移了的太平洋航路。
但中国目前的大多数攻击型潜艇都是低续航能力的柴电潜艇,很难在如此远的距离上作战,而其少数续航能力较长的核动力潜艇又噪音极大,因此很容易被美国的外向水听器探测到。这些水听器可以部署在所谓的第二岛链上,该岛链从日本向东南延伸,穿过北马里亚纳群岛并越过关岛。
同样,中国目前的弹道导弹潜艇对加强中国的核威慑力作用不大。它们携带的弹道导弹在 岛链内发射后,最多只能打击到阿拉斯加和美国的西北角。而且由于这些潜艇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它们很难进入其它海域,威胁美国其它地区。
即使中国未来的先进攻击核潜艇或弹道导弹核潜艇舰队能够避开第二岛链上的外向水听器,也必须经过位于 岛链出口的美国上向水听器。这些障碍将使美国能够沉重打击进出东北亚航道的中国先进攻击核潜艇,并极大阻碍数量上远少于攻击核潜艇的中国弹道导弹潜艇执行任务。
潜水员布设水听器
但是,如果大陆拿下台湾,它将能够避开 岛链上的美国水听器,释放出静音潜艇的军事潜力。这些舰艇将直接进入菲律宾海,并得到中国空防和海防系统的保护,这将使美国船只和飞机无法尾随中国潜艇。部署在台湾的静音攻击核潜艇舰队也将有能力对东北亚航道发动攻击。而拥有一支能够进入太平洋的静音弹道导弹核潜艇舰队将使中国有能力发动海基核打击,从而更可能威胁到美国大陆。
当然,中国能否掌握更先进的静音技术或解决困扰其核动力潜艇的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观察。反舰能力和海基核能力的重要性还有待讨论,因为它们的重要性将取决于中国发展或不发展哪些其它能力,以及中国未来追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尽管如此,过往大国的行为仍能给人以启示。纳粹德国和苏联都投入巨资研发攻击型潜艇,苏联还大力研发弹道导弹潜艇。这些国家的对手深受这些海底战力的威胁,于是想发设法来压制它们。因此,如果大陆占领台湾地区,那北京将获得历史上其它大国梦寐以求的军事能力。
别无良策
对台湾的军事价值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理解该岛为何不可落入敌手。然而,是否坚持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在亚洲奉行的总体战略。而且,谁控制台湾谁就将获得军事优势,无论华盛顿怎么做,它都必须应对对手获得这一军事优势后带来的挑战和困境。
如果美国维持目前的“遏制中国”战略,维护其联盟网络,并在亚洲前置军力,那么保卫台湾有可能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毕竟,台湾的军事价值,而不是最常被提及的民族主义冲动,让中国有强烈的动机寻求统一。因此,要威慑北京就可能需要放弃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即不明确表示华盛顿是否会保护台湾),转而做出明确的军事支持承诺。
但是,结束战略模糊政策可能会引发该政策旨在避免的危机。几乎可以肯定,这会使两国产生冲突预期,从而加剧军备竞赛,使两强本已危险的竞争愈演愈烈。即使战略清晰政策成功阻止了中国占领台湾地区,这也可能会刺激中国以其它方式来弥补其军事劣势,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
或者,美国可能会寻求一个更灵活的安全边界,抹除对台湾地区的承诺,同时保留其条约联盟和在亚洲的某些前置军力。这种方法将减少美中冲突的可能性,但由于该岛具有的军事价值,美国仍要付出某些军事代价。美军有可能要在一个更危险的区域执行任务,部署在台湾东海岸的中国潜艇和水听器会使美军面临更大的威胁。最终,美国可能需要研发诱饵装备来欺骗中国的传感器,规划出新的行动区域,或者准备在战时切断连接这些传感器和陆上处理中心的电缆。华盛顿几乎肯定想加大对中国卫星的干扰力度。
中国潜艇
如果美国采取这种政策,安抚美国盟友将成为一项更艰巨的任务。正是因为控制台湾地区会给北京带来巨大的军事优势,日本、菲律宾和韩国可能会要求美国强烈宣示其一直坚持的安全承诺。考虑到日本最南端的岛屿靠近台湾,日本尤其可能会担心,如果美国在菲律宾海执行水面行动的能力变弱,这会转化为中国的胁迫或攻击能力变强。
长远来看,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也可能会担心中国对航运线路日益增长的威胁,并担心中国增强的海基核威慑力会使美国对它们的安全承诺变得不那么可信。在预感到这些危险后,美国的盟友几乎肯定会寻求从美国获取更多的保证,其形式是更紧密的安保协议、额外的军事援助和更多美军驻扎在该地区,包括在盟国领土上或附近部署核力量,并可能与盟国政府合作进行核开发。东亚可能会变得与冷战后期的欧洲非常相似,盟国在怀疑军事力量有可能失衡时会要求它们的保护国美国展示自己的承诺。如果借鉴冷战历史,这些举措本身就可能会增加爆发核危机或核战争的风险。
,美国还可能会采取一种策略,即结束其对台湾地区的承诺,同时减少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和联盟承诺。这种政策可能会限制美国对日本提供直接防务支持,甚至逐步终结所有美国对东亚国家的承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地区对中国的潜在军事价值仍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地区形势。由于担心本国的某些岛屿可能会成为中国的下一个目标,日本可能会为保卫台湾地区而战,即使美国没有这么做。其结果就可能是引发一场亚洲大战,不管美国愿意与否,美国都有可能卷入这场大战。这样一场战争将是毁灭性的。然而,放弃这个有军事价值的岛屿就会打破当前的微妙平衡,这会使这样的战争更有可能发生,从而增强了美国当前战略的核心观点:美国的联盟承诺和前沿军事部署对该地区冲突起到了威慑和约束作用。
归根结底,台湾独特的军事价值给美国的三大宏观战略都带来了问题。无论美国是巩固对台湾地区及其亚洲盟友的承诺,还是全部或部分放弃自己的承诺,台湾所具有的改变本地区军力平衡的潜力都将迫使华盛顿做出艰难的选择,到底是放弃美军在本地区的军事机动性,还是冒险与中国大陆进行军备竞赛,甚至与其公开冲突。
这就是台湾问题的棘手之处,台湾问题是能把美中关系、地缘政治和亚洲军力平衡联系在一起的核心议题。无论华盛顿追求什么样的大战略,该岛的军事价值都会引发一些危险或使美国付出一些代价。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外交事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