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器材

二战德军在城镇防御中的火力配系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2/11/9 17:10:25   

年12月,加拿大军队夺取了意大利城市奥托纳(Ortona),通过此役,盟军进一步了解了德军城镇居民地防御战斗的组织准备和战斗实施情况,并将这次作战中德军的防御作为经典范例列入盟军城镇居民地战斗教科书中,正如加拿大军队的一位记者在美军《情报简报》中指出的那样:

“德军对城市地形进行了细致的勘察,掌握了城市的每一条接近路线、街道和小巷的分布情况,分析出了街道与街道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房屋与房屋之间的最佳路线;在这种详细的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德军组织了防御战斗部署,精准选择了各类武器的射击位置。在进攻战斗中,盟军体会最深的就是德军那种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强的防御行动。”

在防御时,德军选择并形成了“火力歼击区”,各类武器以此为依据设定了射击诸元,对于那些不能用火力完全覆盖的区域和接近路线,德军会炸毁附近的建筑物,形成堵塞性的障碍,并使用火力进行掩护,其机枪的配置位置十分科学,既能有效发扬火力,又能相互掩护。

德军的“火力歼击区”在十字路口体现尤为明显。具体组织时,德军往往将街角建筑物炸毁,形成由碎石堆构成的路障(这类路障的高度通常在1.6米左右),并配置至少4挺机枪,围绕路障实施交叉掩护,构成一个典型的“火力歼击区”。4挺机枪的具体配置为:1挺机枪配置在路障后方或路障顶端,发扬火力对南北走向的街道实施封锁;1挺机枪配置在更后方的建筑物顶端,在街道的另一侧较高的位置占据有利地形,发扬火力封锁路障的接近路线;另外两挺机枪分别配置在路障两侧的拐角(十字路口两侧的拐角),以斜射火力构成交叉火网,封锁十字路口,同时掩护其他德军实施战斗,这两挺机枪的配置位置以不会误伤友军为前提。为进一步提升防御效果,在碎石堆也布设了猎杀陷阱,埋设由反坦克的T地雷和反步兵的S地雷组成的混合雷场。

  

在德军的城镇居民地防御战斗中,其他武器也会被纳入到这种以自动武器为基干构成的防御体系中。少量火焰喷射器主要围绕路障实施配置,可以配置在碎石堆后面,与地面平齐,主要任务是掩护十字路口的战斗;所有的反坦克炮都经过了精心伪装,配置在可以对敌车辆实施纵向射击的位置上,其两翼和后方均由机枪火力或狙击火力掩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反坦克炮为基点的环形防御;配置迫击炮时并没有配置前方观察哨校正射击诸元,而是针对加拿大军队必须通过或必须夺占的地点,预先计划火力,确定射击诸元。

加拿大军队对于德军的城镇居民地防御战斗深有感触:

“德军被击退后就着手实施对建筑物的爆破计划,在特定的战斗环境中,德军会在指定的建筑物内安放炸药。一些建筑物被我军占领后,德军会引爆这些炸药,炸毁建筑物。德军不会对所有被我军夺占的目标都发起坚决的反冲击;只有我军夺取某一建筑物,并使用坦克或反坦克枪攻击邻近的建筑物时,德军才会组织强有力的反冲击,以夺回该栋建筑物。德军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几乎无人投降;我军只能逐个将其击破,当你将某一目标的德军歼灭而又未能将其占领时,德军几乎是立刻就会将该目标重新占领。德军的防御十分顽强,我军的进攻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在我军夺占某一目标并巩固其建筑物和地面防御之前,那里的敌军常常已经换了四批人。”

凭借对城镇居民地地形的了解,德军被加拿大军队击退时也能够利用连续的“歼击区”杀伤他们。面对德军的防御,加军队只有“实施坚决的进攻”。在意大利城市奥托纳进攻战斗中,皇家埃德蒙顿团(LoyalEdmontonRegiment)担任第一梯队,主要任务是夺占几条主要街道,为后续的装甲兵力投入战斗创造有利条件。到圣诞节前夕,该团在前线的3个连各自只剩下60人了。在节礼日当天(即圣诞节次日),皇家埃德蒙顿团夺占了大教堂广场,发现德军在很多建筑物中安放了炸药,其中一栋建筑物的爆炸使得该团损失了整整一个排的兵力。到夺占该城为止,加拿大第1步兵师的伤亡超过了人。

两栋房屋被美军炮火炸成瓦砾以后,德军迅速派出两个步兵排的兵力将其占领,并将其改造成为“难以克服的支撑点”,掩护着卡拉诺(Carano)公路上的一座桥梁;规模较大的步兵排配置在桥梁后侧的房子内,其防御阵地的三面均设置了铁丝网和反步兵地雷,根据审讯俘虏所获得情报,其周边地区起码有5座机枪发射阵地,另还有一些预备发射阵地。

第1挺机枪配置在被击毁房间的台子上,前方是一堵挖有射孔的墙壁,通过墙壁外侧牛棚的拱道向周边射击。这样配置机枪隐蔽效果良好,除了正前方的敌军,其他方向的敌军都不能通过机枪发射时的枪口闪光来确定其具体位置。即使是在正前方,也只能确定机枪的大致位置,而不能精确定位。机枪射手周边配置了一些携带轻武器和手榴弹的士兵。由于是在被击毁的房间内,前有一面墙遮挡,机枪射手变换发射阵地或转移到预备发射阵地时不会暴露行踪。第1挺机枪的配置位置使其能够有效掩护正前方某一区域,也能够打击来自道路上的敌军,达成对支撑点翼侧实施掩护的目的。在这挺机枪所在的房间内,门口左手边部署了3名配备毛瑟步枪和反坦克手榴弹的步兵。

第2挺机枪在同一个房间内,可以通过一扇面向河流的窗子开火。有趣的是,我军夺占建筑物南侧,并向建筑物窗口附近的第2挺机枪投掷手榴弹时,该机枪射手利用一面墙形成跳弹,打击准备投弹的士兵。第3挺机枪配置在隔壁房间的拐角(该拐角的墙壁没有被炸塌,仍然矗立着),主要负责以俯射的方式打击从地面接近的敌军,也可以转移火力打击河面上或南部区域的敌军。拐角直立的墙壁为这挺机枪提供了南侧和西侧的防护。在战斗中,第3挺机枪最终被步枪发射的榴弹摧毁。

第4挺机枪配置在户外的炉子内,这是德军巧妙利用周边地形地物配置火力的典型例证。这挺机枪被安放在炉子放置柴火的地方,炉子的四周能够有效防护来自两翼和后部的轻武器火力,也能够防止敌炮弹的弹片杀伤;在战斗中,这挺机枪主要采取俯射的火力打击敌军,这个两人机枪组最终被手榴弹和步枪发射的枪榴弹所摧毁。

这个交叉火力网的第5个射击位置在被炸毁建筑物残存的二楼,由一名配备冲锋手枪的德军士兵把守。这名德军士兵构筑了若干个合适的发射位置,主要发扬火力在近距离上打击攻击的敌军,伪装得十分良好;进攻部队向建筑物的南侧墙壁实施攻击时,该名德军士兵立刻发扬火力予以抗击。在战斗中,他被攻击分队投掷的手榴弹消灭了。

第2栋房子离第1栋房子不远,是一个通信中心和指挥观察所。德军在房屋主体与货棚之间挖了一个小掩体,掩体顶端有一根大横梁,内部被掏空,安放了一部野战电话和信号弹等器材和弹药。在房子外侧的炉子内,配置了1挺配有三脚架的MG34机枪,发扬火力掩护道路,对房子成掎角之势,相互之间可进行火力支援;在距离炉子约91米的地方有一个机枪射击掩体,部署在该掩体内的机枪手或步枪手,能够采取纵向射击的方式,打击在桥上、河床上出现的敌军,也能够发扬火力掩护房子的翼侧和后方地域,机枪掩体与炉子之间设置了蛇腹形铁丝网。

在炉子的北侧不远处挖有一个散兵坑,1名步枪手配置在此,为两个机枪组提供防护;在房子的其他方向也设置有蛇腹形铁丝网,用以迟滞敌军的攻击行动;上述步枪、机枪除了基本发射阵地外,在其附近还构筑有预备发射阵地。在河流西岸配置了一件重型武器,能够打击渡河的敌军,并与房内的友军互支援。对进攻一方来说非常幸运的是,虽然桥上已经布设了炸药,但这两挺离桥最近的机枪被炮火摧毁了。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1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