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优势 >> 一战为敌终生为敌U2侦察机和红旗2导弹
近日,美军侦察机U2再次成为热搜上的火热关键词,这难免让很多人的思绪回到几十年前:最困难的60年代时,这种当时性能顶尖的高空侦察机屡屡进入我国境内进行侦察,而刚刚从苏联引入萨姆2防空导弹和P20三坐标厘米波雷达的解放军利用巧妙的独创战术,屡屡将这个高空幽灵斩于马下,成为美式侦察机的头号禁区。在军事博物馆里,至今依旧收藏着当年被击落的U2残骸。
当年解放军让中国成为击落U2最多的国家
U2的诞生还要追溯到冷战初期,美军急于了解苏联的核武基地等战略目标情报,由于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军用间谍卫星,所以侦察苏联这样面积极为广阔的国家最好的方式还是特殊侦察机。冷战开始后,北约多种特殊的电子战飞机和侦察机都曾被苏联防空部队击落,所以美军急需一种可以让对方战斗机无法拦截的特殊高空侦察机,年洛克希德公司最终击败了三个竞标对手开发了U2。该机最大速度为千米,最大升限27千米,直线航程可达千米。该机配备了长焦局航空相机,底片长达米,可持续拍摄九小时,12架次就能拍摄美国全境万平方公里以上国土,在18千米高度上连地面人们的活动都可以拍的十分清楚!而且U2还具备了电子侦测设备,可以定位对方的雷达电波活动位置和变化情况。年该机服役后不久就在当年7月初侦察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的轰炸机、导弹生产基地,年6月该机又侦察了我国华东区域的兵力集结地。由于中国提出来严正交涉,所以后来美军开始培训国民党飞行员驾驶该机侦察中国(就是后来的所谓黑猫中队)。
U2的出现曾让苏联防空部队望洋兴叹
早在U2之前,解放军就曾面临RB57D高空侦察机的挑战,此时中国的现代化国防重工业已经开始发展,对保密工作也愈发重视,所以就向苏联提出引入萨姆2防空导弹和相应火控雷达的要求,同时苏联也派遣教官专门来到中国进行相应设备的教学培训。作为苏联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导弹,这种年列装的导弹采用无线指令制导,战斗部装药公斤,为定向爆炸的破片杀伤模式,该导弹的动力装置为一级固体助推器和二级液体发动机,其最大作战高度32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无疑这种导弹是冷战初期苏联为防御美军高空侦察机和大型快速战略轰炸机而研发的,虽然按照今天的观点看该导弹较为笨重导致运动困难,操作复杂且受制于固定发射架,每次单发射架只能齐射一枚导弹,而且其配属的雷达抗干扰和误差也相对较大,但在当年这种武器已经是苏联和中国最顶尖的防空制导武器了。后来中国获得该导弹以及其生产线后,相继制造出红旗1和红旗2系列防空导弹。
当年解放军导弹部队的近战快法震惊了世界
有趣的是,萨姆2和U2这对宿敌在一个特殊环节十分类似。接受美军培训的国民党飞行员被告知上课时不许私藏笔记且当堂笔记不得带出教室,不同教室的人不得随意交流各自课程,且教学区都有全副武装的警卫仔细看守并排查各种可疑者;而学习萨姆2导弹及所属雷达知识的解放军官兵也在类似模式下接受教学,可想而知这两种武器在当时世界范围的地位给其带来何等保密性质。出师不久的解放军导弹兵很快就在年10月7日于北京通县附近击落了一架国民党飞行员驾驶的RB57D侦察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防空导弹的首次实战击落战绩,其表现之出色让苏军高层都十分意外,以至于苏联还要派专员来中国学习相关经验,这才有年苏军使用萨姆2首次击落美军U2侦察机。然而中苏合作结束后,中国防空导弹部队一度陷入后援断绝的境地,不但导弹一度无法补充,而对方的侦察机随时可能从任何区域进犯,所以防空导弹部队需要在广袤的国土上四处机动,铁路运输难免导致电子元件因颠簸出现故障以至于直接影响实战观测。就在这种今天无法想象的困境中,导弹部队官兵不但如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所有设备的每个零件,还自主研究出如何利用现有条件维护生产部分零件和导弹液体燃料。多年后前苏联老兵听闻中国在如此困境中常年让有限的技术装备保持极高的效率,联想苏联后期各种装备因得不到正常维护沦为废铁,不禁在对解放军赞叹不已的同时潸然泪下。
最艰苦的岁月里,解放军防空导弹部队曾进行全国游击战
最让人敬佩的是解放军导弹兵还自创了导弹游击战术和近战快法,前者是通过对历次敌机入侵路线次数、国内外气象、我方近期武器研发项目以及敌航空兵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准确判断让防空导弹部队有的放矢地提前运动到敌人可能来袭的区域,这就打破了防空导弹部队被动防御和要地设伏的定律,创造了世界地对空防御的又一奇迹。而后者的亮点则在于克服了武器自身的弱点并反制了敌人的电子战手段,当时美军技术人员曾为U2配备了专门针对萨姆2系列导弹的电子预警干扰设备,一度让解放军几次捕捉失败,后来解放军痛定思痛,精确计算出敌机摆脱时间、射击准备时间以及雷达最佳开机时间,并精确时时确定敌人的高度和距离,最终大幅简化萨姆2十分复杂的射击指挥流程,将规定的7-8分钟缩短到8秒内!同时在友邻部队高炮预警雷达佯攻的配合态势下迷惑敌人,最终在距离敌机仅38千米处突然开机测距测角,让敌人来不及打开电子预警装置并采取规避,最终在20秒内让导弹击中目标,此时三发导弹齐射命中率可达98%!据统计,U2服役以来共被击落7架,除了苏联和古巴各击落一架外,其余5架都是5年内在中国折戟沉沙。特别是年9月8日,国产的红旗2地空导弹在浙江嘉兴击落了带有新型电子干扰设备的U2,证明了国产武器的价值。一时间,不但国民党黑猫中队开始望而却步,连美军侦察机部队也直呼中国的天空对自己而言是死亡禁地。
最后一批坚守防空岗位的红旗2服役于我国西北方面
曾经难忘的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但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角至今如不死老兵一样保持现役。自我国引入萨姆2之后,又在其基础上改进而制造了红旗2地空导弹,该导弹提升了燃料容量,翼面积也有所提升,所以其攻击范围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红旗2具有更灵活的无线指令制导系统和数字火控,后方指挥机构可以在更远的区域对其遥控指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红旗2依旧是中国主要的地面防空武器,最多时编有上百个导弹营,各型号生产数量超过三万枚,几乎是世界上量产型号最多的地空导弹之一。随着俄罗斯S/以及国产的红旗9系列相机服役,红旗2这名撑起祖国蓝天保护伞几十年的老兵也逐渐从自己的岗位上退下来,但这不等于红旗2就此告别历史舞台,我国后来不但以此为基础改装了B和B系列地对地战术导弹,而且直到近年来解放军北部战区依旧有红旗2改型防空导弹在荒漠戈壁进行准实战态势下的演练,一如魔改后担任高空拦截和侦察任务的歼8一样,最后坚守防空岗位的红旗2同样部署在西北相对平静的区域,它们将在新世纪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相比于90年代初就彻底淘汰的原版萨姆2,红旗2坚挺而又多样化的生命力绝对可以让前苏联设计师都感到汗颜。
卫星拍摄的韩国乌山基地内美军第五侦察中队U2改型机
无独有偶,U2也是美军的一员老将,虽然自SR71黑鸟服役后该机一度淡出一线,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又重启了其生产线。相对于SR71,U2的价格低廉而且事故率相对较低,而且相对于因高度更低容易被消灭的无人机,U2具有高度优势,也无需侦察卫星那样过顶,所以正好在高度上弥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美军测试发现,全球鹰一类无人机在传感器性能和总体可靠性方面不如U2,所以这员老将才会意外地坚持在新世纪保持执勤。和宿敌红旗2一样,如今的U2也已在性能上得到了明显升级,近期入侵的改型就是U2S系列中的Bolck20,来自驻韩国乌山基地的第五侦察中队。该系列飞机于年后量产服役,其主要的改进点如下:第一,整体面积提升,使其航程进一步提高,第二,增设了玻璃化座舱和新型气象雷达;第三,动力升级,该系列U2采用了FGE涡扇发动机,不但增加了推力而且耗油量降低;第四,增设卫星通信系统和数据信息吊舱,使其可以和太空以及陆海空其他作战单位实施信息互动;第五,增设了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使其远距离综合侦察能力提升,以至于无需接近对方防空导弹射击范围,明显这种改进是吸取当年的实战教训所致。
为弥补无人机和卫星间的空白,U2才会继续服役
尽管目前两个昔日宿敌依旧在魔改中增长自己的生命,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已在新一代后辈或全新的武器技术面前愈发力不从心,正如今天解放军的新型战机和防空导弹可以轻松消灭哪怕最新型号的U2一样,最新魔改的红旗2也很难有效拦截敌人的主流战机。而从两者部署的区域来看,这对多年内拼死搏杀的对手也几无再会战的可能,它们诞生就是为了相生相克,各自阵营内的新一代武器又同时让它们的时代成为过往,也许最适合它们的对手只有彼此。如果武器有知,或许它们也会在这一时刻钦佩彼此魔改后的老兵不死精神,也会在搏杀之余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感受。等待它们的,只有逐渐被时光吞没,但时光无法吞没的是它们曾在战争史上留下的一幕幕精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