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市场 >> 锻造美利坚之舰001开山之作彭萨科
自世界五大海军强国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后,主力舰的建造竞赛暂时停滞了下来,各国纷纷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建造尚未受到数量限制的条约型巡洋舰上,美国海军自然也不例外。年12月,美国海军发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提出要新建10艘吨级巡洋舰及16艘“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不过雄心归雄心,现实归现实,条约型巡洋舰的建造之路从一开始就崎岖异常。
锻造美利坚之“舰”
“彭萨科拉”级
由于当时的美国沉溺于相信所谓的“条约带来的和平”,因此,对海军建设毫无热情的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直到年12月才同意拨付用于建造首批2艘吨级巡洋舰的预算,用于美国海军第一级条约型巡洋舰的建造。这级巡洋舰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海军重巡洋舰开山之作的“彭萨科拉”级。
“彭萨科拉”号重型巡洋舰,本舰是号称美国海军条约型巡洋舰“开山鼻祖”的“彭萨科拉”级首舰,其具备美国条约型巡洋舰的所有典型特征
在“彭萨科拉”级设计之初,美国海军总委员会就为新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定了调。依据总委员会的设想:美国海军的条约型巡洋舰必须具备高航速、大续航力、凶猛的火力及优秀的侦查搜索能力等特点。其中高航速与大续航力是为了能在日本挑起战火后掩护主力部队长途西进迎击;凶猛的火力是为了替代战列舰完成一些难度不高但风险较大的打击任务;优秀的侦察搜索能力则是充当舰队前卫的必备条件。
依照这个设想,美国海军在年针对“彭萨科拉”级的最初设计案为新舰配备了12门8英寸主炮,同时将最高航速设定为35节。与此同时,防护能力则被有选择性地忽略掉了(弹药库装甲厚度仅为19.1毫米,炮塔装甲及司令塔装甲厚度也仅有31.8毫米)。后来,因为意识到新舰的防御能力过于低下,年获得批准的最终方案中将主炮门数削减到10门,最高航速也下降到32节,这样就节省出了吨的吨位来加强装甲。
“彭萨科拉”级共建2艘,依美国海军军舰命名习惯,均以城市命名。其中,以佛罗里达州属彭萨科拉市命名的“彭萨科拉”号于年10月27日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年2月6日完工;以犹他州的州府盐湖城市命名的“盐湖城”号则同样于纽约海军船厂开工,年12月11日完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两舰最初被分类为“轻巡洋舰”(编号分别为:CL-24及CL-25),年7月才被重分类为“重巡洋舰”。
竣工时的“彭萨科拉”级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吨,舰长.3米,宽19.9米,吃水5.9米,人员编制人。采用平甲板船型,尖艏,巡洋舰型艉,首舷弧不明显,舰体修长,长宽比达到9∶1,这都是为了提高航速而采取的措施,所以该级舰的耐波性能不是很好。军舰动力系统由8座重油锅炉和4台帕森斯式蒸汽轮机组成,最大功率马力,4轴推进,最高航速32.5节,载重油吨,15节时续航力海里。
由于受到条约关于巡洋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吨的限制,本级舰不得不在火力和防护上做出取舍。因此,该舰配备了10门MK9型8英寸55倍径舰炮。10门火炮被布置于2座双联装和2座三联装MK14型炮塔中,以背负式呈前2后2配置,由MK18型射击控制装置指挥,此炮是为了对抗日本海军配备的三年式毫米舰炮而研制开发的。主炮最大射程米,压倒了三年式,穿甲弹重量千克,也超过了三年式使用的千克炮弹。只是该炮的射击散布比较大,影响了作战效能。因此,“彭萨科拉”级不得不在防护性能上做出牺牲,其采取了重点防护的设计理念,对于机舱和弹药库等重要部位集中布置了64毫米和毫米的装甲,而艏艉等部位不设装甲。另外,为了在有限的吨位内充分实现水下防御,在机舱和弹药库外部追加设置了一层燃料舱。
完工后的“彭萨科拉”级两舰增加了吨位以加强防护能力,并于战争期间多次接受了防空强化改装(换装瑞典产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及瑞士产厄利孔高射机关炮,并不断增加武器数量)和雷达及电子设备更新,战斗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彭萨科拉”级首舰“彭萨科拉”号于年8月26日退役,年11月10日注销舰籍,并作为靶船被击沉于华盛顿州水域,二战中该舰共获得13枚战役之星奖章;姊妹舰“盐湖城”号则于年8月29日退役,年5月25日作为靶船被击沉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水域,同年6月18日注销舰籍,二战中该舰共获得11枚战役之星奖章。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海战事典》
记述近代日本战舰的建造历史及参战经历
描绘了期间若干著名海上战事的始末
对海权与日本近代国家命运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