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介绍 >> 俄军嫌小口径不够用,中国步兵班有两挺机枪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军轻武器制造商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总裁阿兰·卢什尼可夫表示,俄乌战场上已经证明,现在的俄军5.45mm口径的突击步枪威力不够,因此俄军正在准备扩大弹药口径,装备更大威力的突击步枪。
俄军嫌小口径不够用,要扩大口径
可是,就在四十年前的阿富汗战场上,俄军装备的AK-74和发射的5.45×39mm口径步枪弹能够在人体内翻滚,伤口极难愈合,因此被称为“毒弹头”。世界上最早使用小口径步枪弹的是美国,美国早在越南战争时期就开始广泛地使用M-16突击步枪和5.56×45mm口径步枪弹。小口径弹药的优势相当可观,可以显著地提升单兵携弹量,弹头质量轻也让其可以在人体内翻滚,对人体的毁伤力远大于中口径步枪弹。但是如今为啥说小口径步枪弹不行?
不过,众所周知,美国等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弹药给养和被服。从目前来看,乌军的装备相对精良,各型携防一体的防弹衣在各种宣传照中层出不穷,总让人感觉乌军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而防弹衣就是防止轻武器弹药直射人体的最后一道屏障。
事实上,不光是越来越普及的单兵防弹衣,军用车辆、沙袋工事、建筑楼房的防御能力也是不可小觑;这让小口径步枪弹在现代战场上颇有些“寸步难行”。俄军现在装备的步枪弹有两种,分别是7.62×39mm口径的步枪弹和5.45×39mm口径的步枪弹。前者主要存在于AK-12突击步枪和AKM突击步枪上,后者则主要装备AK-12突击步枪和AK-74M突击步枪。由于军费问题,俄军实际上仍然抱着AK-74M不放,所以俄军说小口径步枪弹不行,实际就是在嫌弃AK-74M突击步枪。
更何况俄军打巷战的几率不大,更多的似乎是在乌克兰战场广袤的平原上玩轻武器对射。现代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往往只有米左右,小口径轻武器根本不占优势。从最新的俄乌战场照片看来,俄军基层的防弹衣装备量不大,还有不少仍然在沿用只具备携带武器弹药功能的战术携行具,和乌军对射起来根本不占优势。
俄军难道要用回AKM?
从近期的消息来看,俄军已经重启了7.62×39mmM43型步枪弹的生产线,难道俄军要用回AKM?最近到战场上的动员兵使用AKM突击步枪的比例并不在少数,俄军装备中口径突击步枪的比例可能回升。这些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恐怕还有很多是全新的,此时发放到动员兵手上简直是“物尽其用”。
相比小口径步枪弹,中口径步枪弹虽然直射距离比较短,但胜在对防御措施的毁伤力比较高;即便直射距离不足,惯用该型步枪的射手也可以通过调节标尺来满足中远距离的射击需要。况且,中口径步枪弹的弹头较重,因此中远距离上射击时相比小口径步枪弹不容易受气流影响,弹丸着速比较大,此时的弹丸有几率击穿IIA级防弹衣。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软质防弹衣的防御等级。
AK-12突击步枪
用回AKM并不丢人,毕竟俄军目前号称要大量装备的AK-12型突击步枪虽然也有7.62mm口径,但毕竟新造的还不如现成的快;如果AK-12也无法配齐光学瞄准具,那实际上和AKM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内部结构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的导气式自动原理。搞不好还没有AKM结实可靠,那还不如干脆直接打开仓库,把里面的AKM直接端出来使用。
中国步兵班有两挺机枪能否弥补
珠海航展上的20系列枪族
如果把俄军在实战中发现的放到解放军这来看,解放军手里的20系列枪族似乎就有些不足了。最主要还是沿用了5.8×42mm小口径步枪弹,虽然解放军这一款步枪弹的穿甲能力不俗,但还是处于小口径步枪弹的范畴,仍然有一些共通的毛病。比如弹丸质量轻,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
从枪弹的动能数据看来,在同样距离内,世界常用的SS-型5.56×45mm步枪弹着靶动能仅有焦耳,而解放军DBP-10式5.8mm步枪弹着靶动能达到焦耳,接近M43步枪弹的焦耳,能够击穿III级防弹衣。不过,当遇上能够防御M43步枪弹的IIIA级防弹衣时就有些无奈: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小口径轻武器基本都无法解决的目标。
不过,最近的解放军有些“武德充沛”:在一个12人编制的步兵班里面,居然同时出现了2挺QJB-型5.8mm班用机枪;近期,在一个7人编制的步兵班里面,也同时出现了2挺QJB-型5.8mm班用机枪。相比改革之前解放军的9人制步兵班来说,班内枪械的密度显然增加了不少。
在改革前,解放军机械化步兵班编制一般为9人,其中有2人是步战车的驾驶员/炮手,班长兼任车长;班里配备1具mm火箭筒、1挺QJB-95式班用机枪和4支QBZ-95式自动步枪。而95式班机的副射手有时候连枪都没有,一般情况下只会携带弹药。如今,同样是7人战斗小组中却有多达2挺班用机枪,还有一支QBU-式狙击步枪,一个班只装备了2支95式自动步枪。
光是机枪火力就从一挺增加到两挺,一个步兵班就能玩交叉火力封锁射击;能够长时间射击的班用机枪火力密度大增,这算是一个相当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一般说来,敌军在被一发子弹命中后身体动作显然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形,那么这一目标被下一发子弹命中的几率也就大幅提升。既然一颗5.8mm步枪弹无法解决,那就多来几颗:总有命中的机会。
从步兵班装备看来,除了常规搭乘卡车作战的摩托化步兵以外,基本都有其他武器的存在。比如,重型/中型旅依托步兵战车作战,步兵战车上基本都有30mm机炮和12.7mm高平两用机枪,重型旅的04式步兵战车还有mm火炮;哪怕是轻型旅,猛士突击车和山猫全地形突击车上都可以安装一挺12.7mm重机枪,解放军步兵的火力实际上还是能满足实际作战需求的。如果轻武器难以击穿防御工事,那就换重武器上嘛!
其实解放军的5.8mm步枪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未来防弹衣的发展,因此5.8mm步枪弹的穿甲能力在世界3大小口径步枪弹中是最强的,也是最有潜力发展的。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人类材料工程学的发展,防弹衣势必会越来越强大,届时恐怕就不是小口径步枪能解决的问题了。毕竟,坦克、步战车装备的比例不在少数。
如果在未来单兵外骨骼等设备有一定的发展,那给单兵带来的就是负重能力的提升;那增大弹药口径也就不是问题。只不过现阶段5.8mm口径的步枪弹对于解放军来说还是最优解,单兵携带弹药量大的情况下杀伤力也能满足使用,没必要完全追求远距离的轻武器对射:毕竟解放军是出了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坦克、炮兵的数量众多,且随着未来对地打击手段增加,轻武器的使用频率还有可能会降低。
小结
俄军在俄乌战场上嫌弃小口径步枪不够用,美国也在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上产生过这样的说法。而由于人类科技的发展,没准在以后枪械还会重新回到中口径时代。美军已经计划将下一代步枪弹的口径提升到6.8mm,但是有矛必有盾,防弹衣也势必会适应性地发展起来。到时候,人类手里的轻武器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