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介绍 >> 让敌人无处可逃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凤虎
雷达兵作为现代战争的“千里眼”“顺风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因此机动雷达部队被称为“预警精兵”、车轮上的“千里眼”。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中原腹地的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近距离探访这支神秘的机动雷达部队。
锻造打胜仗的钢铁利剑
7月9日上午,在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的训练场上,机动雷达分队正在进行一场综合演练,官兵和车辆快速集结、车辆装卸载、机动指挥室开设、雷达及附属设备架设、野战通信网络开设……从机动雷达分队进入阵地到完成情报入网,仅用时20分钟。
“现代战争中,雷达就是部队的‘眼睛’,作为发现敌情的第一道关口,雷达往往成为敌方先期打击的目标。在固定雷达装备遭到打击或所处地形造成雷达盲区时,机动雷达部队便可弥补固定雷达的缺失,填补防空雷达网的盲区。”机动营营长郑海滨说。
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于年3月组建,是部队改革新调整组建的一支部队,主要担负空防责任区内空中预警情报网的机动强网补网和区外支援补网任务。
“‘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是我营全体官兵的铮铮誓言。”郑海滨说,“我们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遵循‘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练什么’的训练原则,以实案的背景、实战的标准、实干的状态,使官兵在各种近似实战的严酷环境条件下磨练砥砺意志品格和心理素质,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锻造打胜仗的钢铁利剑。”
机动营组建5年多来,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执行演习、驻训任务,累计行军3万余公里,积累了高原、雪山、沿海、丘陵等多种地形地貌条件下的战斗经验,创新战法训法20余套,具备了无依托全时段、全天候、全地域遂行机动作战任务能力。
年,机动营在空军年度军事训练检查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年,在战斗力建设方面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
深研训法战法锤炼打赢硬功
战场形势复杂、瞬息万变,高原、雪山、荒漠、沿海……只要作战需要,雷达机动营必须全疆到达。
为了提升部队战斗力,机动营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扎实开展分层、分类训练,紧盯战场需要,不设脚本、不定预案,常态化开展带有实战背景的雷达机动组网训练,全面提高部队应急反应能力和战场环境适应能力。
每次参加演习、驻训等任务,机动营坚持让官兵们在危局、僵局、残局中摔打磨练,练就求胜心态和过硬本领。一次野外驻训,有两处地址适合作为雷达阵地,一处在山上,视野开阔,遮蔽物较少,但山路狭窄陡峭,工作、生活很不方便;一处在平地,四周空旷,却很容易暴露阵地目标。带队领导坚决要求把部队拉上山,理由是山上条件艰苦,更能锻炼全域作战作风。几个月的驻训结束后,机动营在这里探索出了2套适合山地作战的战法。
之后外出执行驻训任务,机动营坚持“去过的地方不去第二次,练过的课目不简单重复考”的原则,尽可能让官兵体验陌生感、危机感,锤炼官兵的战斗意志和本能。
机动营副营长葛志说,组建至今,有一个课目是他们坚持每周必训的:夜间训练。这个课目的练兵成果,最能体现机动营的成长进步。
在第一次不打招呼的夜间演练过程中,许多官兵白天演练的内容,到了晚上乱成了一锅粥。
“复盘—实践—再复盘—再实践”,在一次次的摸索演练过程中,机动营对雷达各类流程进行设计再造和优化重组:深化拓展“三分四定”内容,对各类战备物资进行“箱包化”分类存放,把出动所需物资器材分库储备、分类摆放、分箱固定,区分季节、地域等进行定位;研制生活保障方舱,开展接线头改装、棉帐篷连接部件改造等十多项小革新……如今,夜间拉动时间,比大纲要求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
“亮相即亮剑,出征就出彩”“宁让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从机动营每次执行大项任务提出的战斗口号可窥斑见豹,看出官兵们内心对打赢的追求与渴望。
全面建设一支过硬机动雷达部队
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任务分工越来越精细、能力要求越来越精准,每名单兵、每个岗位、每台装备,都是战斗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想打赢,就必须拥有“体系之勇”“信息之智”。
二级军士长、雷达技师李防震入伍15年,参加过多次机动任务,排除雷达故障千余次,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
一年盛夏,某演习现场,某型雷达突发故障,搜集到的图像无法正常使用,要不要退出演习?分队指挥员熊志敏十分犹豫。“给我5分钟,保证排除故障。”对讲机那头,李防震的话语坚定有力。了解故障情况,寻找、排除故障点,用时不到4分钟,李防震即让雷达“复明”。
“雷达是一种很复杂的装备,就像个娃娃,你稍不注意,他就会头痛脑热。”李防震把自己的岗位比喻成医生,雷达“生病”,就要及时找准病症并手到病除。
“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机动二站操纵班副班长宋冬冬说,“雷达情报质量不仅是一支部队日常训练水平的体现,更是战场上影响指挥员下达战斗命令的重要参考。”
宋冬冬说,一名雷达操纵员需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能够对屏幕上出现的目标迅速判断、分辨敌我,并将相关数据录入、传至指挥机关,完成空中情报的快速传递,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在大项任务中锤炼,在演习演练中淬火。机动营先后培养并涌现出以雷达技师李防震、机动尖兵葛志、通信能手张祖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战训骨干。
为充分实现作战力量的有机融合,机动营全面建设一支过硬机动雷达部队,经常随机抽点不同分队的人员,组建临时任务分队外出执行演习、驻训任务,人人要学习掌握2部以上兵器的维护、检修方法,都能胜任“第二岗位”,达到“一专多能”。
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旅长代明说,机动营先后执行了20余次演练任务和演习,取得了“六个首次”突破:首次对一些电子防御技战术手段进行了有效验证;首次对一些雷达伪装防护技战术手段进行了有效验证;首次对海面目标搜索发现进行了有益探索;首次在体系对抗中,对“低慢小”目标搜索发现进行了有益探索;首次探索部队远距离、跨地域机动作战极限半径;首次在高原地带检验武器装备极限性能。在雷达兵部队新大纲试训期间,该营负责验证机动训练的相关课目,提出的28条修改意见被大纲编修组采纳。
编辑: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