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世界大战时的军事要塞既是坚固的防御军事设
要塞指的是险要的关隘,常常出现在国家的边城地区,在古代的时候要塞常指地处险要的军事要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参战的欧洲各国在其边境地区修筑了大量的要塞,其中以法德交界处的要塞群最为集中。这些修筑的要塞一直到世界大战结束还没有被废弃,如法国在一战结束前后修筑的马奇诺防线,在战后依然被法国人重新修整以备战时所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遭废弃。
当时的军事要塞其主要目的是作为防御工事使用,但在要塞的内部一般也配备重型火炮等火力支援武器,可以说每个要塞都是一个强大的火力点。每个要塞是由若干个堡垒组成的,通常这些堡垒都建在战略上较为重要的城镇周围,如果从空中俯瞰,若干个堡垒在城镇的四周形成了一个防御圈,每个堡垒之间通过战壕相互连接,士兵可以通过战壕在各个堡垒之间穿梭。一般堡垒要塞的驻军不是很多,因为其一个要塞就是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要塞的地面往往由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而且在一些关键的部位还内嵌了一层甚至多层的装甲板。要塞里的每个堡垒里会配备重型机枪和重型火炮作为火力支援,再加上要塞里的空间位置有限,所以在要塞里不需要配备大量的作战人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要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几乎在各个战场上都可以看见到要塞的影子,不仅在欧洲战场,当时的亚洲战场也有经典的要塞之战,如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采用阻塞战法包围并攻克旅顺要塞,而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对于日军重兵驻守的岛屿的攻击,几乎每个都是要塞攻坚战,比如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等等。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要塞的军事地位就开始逐渐下降了,这是由于武器装备的升级和战略战术改变的缘故。后来到了冷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的要塞基本都已经废弃,要塞的辉煌成为了一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