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社区医疗多面手居民健康守门人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扎根基层的“急先锋”——
社区医疗“多面手”居民健康“守门人”
他们是市民身边的家庭医生,也是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主力军!
小到头疼脑热、拔牙正畸,大到外科小手术,他们一样能搞定!
在南京秦淮区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团队,虽年轻却特别能战斗。从百姓的头疼脑热到妇儿保,从家庭医生签约到疫情防控,他们冲锋在一线,坚守医者誓言,在一方小天地里书写着健康守门人的大作为。
扎根基层十几年
中医疗法有特色
早上8点钟刚过,从爱坤医生的中医诊疗室已经是艾香阵阵、轻烟袅袅,前来治疗的患者已各就其位。有的需要针、有的需要灸、有的需要牵引、有的需要拔罐,从爱坤有条不紊穿梭在患者间,逐一治疗……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从爱坤,在社区中医临床一线一干就是十几年。擅长运用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疾病,扭挫伤、肌肉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此外,在从爱坤带领下,科室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和三伏灸治疗内科儿科妇科疾病,针刺配合鳖甲灸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也受到患者的好评。
作为基层医生,担负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也不曾忘却自己健康守门人的职责,采集核酸工作外,经常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开展家庭医生中医上门服务,定期对辖区内有需求或者行动不便者,为他们提高中医中药、针灸、理疗、拔罐等上门服务。从爱坤用对工作的热心、对患者的爱心以及精湛的医术,赢得患者的尊敬和爱戴,中医科每年都收到群众送来的感谢锦旗和大量的表扬信。
优质医疗送上门
守护口腔健康
“小朋友,嘴巴张大一点,马上就好了……”日前,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那潆予医生来到南京市盲人学校参加口腔知识宣教,并在现场为低年级小同学们牙齿涂氟。
“专心呵护您的健康,专业守护您的口腔”,那潆予说,这始终是中心口腔科秉承的一贯作风。目前,口腔科有专业医护5人,以口腔内科(牙体牙髓治疗)、口腔外科(各种复杂牙体拔除)、口腔修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修复)为主要开展业务。今年新增设了口腔正畸科相关治疗,包括青少年正畸治疗(反颌),功能矫治,成人正畸治疗(龅牙、牙有间隙、牙列不全),隐形矫治等多种治疗手段。不断提升辖区内居民口腔疾病治疗的服务体验,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他们还走进社区和幼儿园开展口腔现场咨询活动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年,中心口腔科为全区3、5、12岁三个年龄阶段近名幼儿及青少年进行口腔健康筛查,提高未成年人对口腔疾病的认识,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概率。
巾帼不让须眉
为妇儿健康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在中心妇儿保科还有一支娘子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据了解,中心妇女儿童保健科有10名工作人员,承担着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如儿童体检、新生儿随访、产妇访视、孕妇建卡等保健服务项目。科室的服务对象是孕产妇和儿童,服务项目都有时效性,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完成,即使这样,中心妇儿保科在科室主任唐春丽的带领下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采集核酸期间,科室全体成员加入了防疫工作的所有岗位核酸采集、隔离酒店、疫苗接种、疾控流调、封控区等等。下了采样台就往科室赶,保证科室正常接诊,避免就诊群众白跑一趟;谁有防控任务,她的工作就会被科室其他成员主动分担。唐春丽更是以身作则,谁有困难帮助代班是家常便饭,为保证访视率,唐春丽开车到句容完成产妇访视。
争先创优是这个娘子军团队工作宗旨。医生吴叶凤靠药物控制着高达mmHg的血压,坚守在封控区直到完成任务;科室里年轻的医生放下自己幼小的孩子,多次进入隔离酒店;朱启红和刘美霞两位护士,年逾五十,也毅然进入隔离酒店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
互联网+护理
疫情期间服务不停歇
“封控区的一位居民需要提供上门拆线的服务”。接到互联网+护理的服务工单,中心护理部主任韩倩即刻协同护士张静带着器材和防护服进入了封控小区,当天就为封控区的居民解决了医疗需求。
尽管疫情防控任务繁重,中心护理团队始终将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放在首位,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在一轮轮的疫情战役中,护理人员就是抗疫队伍中的主力军,核酸采样、街道流动车采样、隔离酒店、车站保障、机场、高速卡口、封控区等,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重复着千万遍的动作。孩子交给老人,腰椎和肩膀贴满了膏药,皮肤过敏涂上药再继续戴上乳胶手套……
在防疫任务重、班次多、人员少的情况下,仍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开展。每天早上7:20到岗,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午休时间整理体检报告,“互联网+护理”及时接单,还要确保全天门诊患者的治疗。同时,为丰富护理服务内容,今年护理部的两名中医专科护士开设了平衡罐、鳖甲灸、刮痧等中医护理项目,受到患者一致好评,为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称号添上了一道圣洁的光辉。
通讯员柏媛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