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防御准备严重不足,组织
翻开苏德战争历史,对于苏军在德军闪击苏联初期的表现,多数人都认为苏军的溃败难以理解,原因是即使德军的装甲快速闪击有其突发和意外性,但苏军部署在西线5个军区的万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即使德军的三路大军齐头并进闪击而来,苏军这些兵力也完全可以抵挡一阵子。但事实恰恰相反,战争打响仅一周,前线局势就向德军一边倒,苏军西部军区更是呈现出严重的溃败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01战争一触即发,斯大林却把希望寄托在双边斡旋上
就苏军防御准备来说,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的前3个月至关重要,但斯大林错过了这宝贵的3个月窗口期,当外界不断向苏联传递德军要进攻苏联的情报时,斯大林却把希望寄托在双边斡旋和准备与德国展开双边关系谈判上面。
一方面,德军对苏联的进攻计划早就下发部队。年下半年,德军在占领法国以后即迅速展开了针对苏联的进攻准备,到12月8日,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正式批准实施,德军统帅部要求所有进攻部队务必于年5月中旬以前做好战斗准备。德军统帅部甚至在战争打响前就已经对如何改造苏联体制作了具体的部署,这是一次精心有预谋的闪击作战。
另一方面,斯大林对德军闪击苏联将信将疑。从年3月份开始,世界各地的情报不断向莫斯科集中,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甚至德国人,都不同程度提醒斯大林,德军已经向苏德边境调集大军,让苏军作好防御准备。但斯大林却认为这是西方媒体制造出来的离间计,在佐尔格从东京发来准确的德军进攻日期后,他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发声明和准备与德国进行双边谈判上。
而此时,苏军情报总局局长戈利科夫已经将德军装备有万人、1.2万辆坦克、5.2万门火炮和2万架飞机,且多数部队已在东线集结的报告放在了斯大林的案头。
即使这样,在战争迫在眉睫之时,斯大林却仍然认为只要德国同意谈判,战争就可向后推迟一到两个月,德军就不可能在秋季和冬季展开进攻,苏军就可以争取到半年甚至10个月的准备时间。实际上,这是斯大林一厢情愿,到6月19日夜晚,德军的所有一线部队已经在苏德边境部署到位。
02德军进攻在即,苏军的战备工作却出现严重滞后
与斯大林对战争爆发将信将疑不同,苏军统帅部的军事将领们也有清醒和对战争有充分认识的,其中主管军事的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就首当其冲。
年5月份,从前线上报的情报显示,德军不断在向边境集结兵力装备,而苏军并没有下达一级战备命令,为此,朱可夫和铁木辛哥专门向斯大林报告了苏军的战备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武器和技术兵器严重不足。虽然在年的苏军战役演习以后,苏军加大了装甲部队的建设力度,但到年3月份,苏军仍短缺1.25万辆中型和重型坦克、4万辆拖拉机、3万多辆汽车,新组建的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只能配齐30%的编制,如果按现有工业生产力度,也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保证作战部队满编。
其次是交通设施满足不了部队长途机动作战。由于苏军在波兰战役中将边境向西扩展,致使西线边境地带大部分地区铁路公路建设严重滞后,许多桥梁承受不住中型和重型坦克通过,乡间公路更是满足不了部队机械化行军,各边境地区的铁路区段无法承载大量部队移防,对铁道兵和道路建设部门来说,年底前都无法完成临战准备。
再次是通信指挥完全不能适应作战要求。由于受通信器材发展和技术等条件限制,苏军在战争爆发前的一应通信指挥多数是通过地方邮电部门通信线路,而苏联邮电委员会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打算,而苏军中用于无线联络的现代化通信器材又严重不足,西部边境军区的电台只有标准数量的27%,基辅军区只有30%,稍好一些的波罗的海军区也只有52%,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作战指挥中命令传达不到位,执行起来自然就大打折扣。
而作为苏军和斯大林非常重视的空军建设,由于年3月份才作出修建个新建机场的决定,到战争打响前,大部分战斗机都集中在66个机场,这也导致了德军在战争爆发以后能够迅速给予苏联空军以重创的重要原因。
03战略领导体制不全,指挥军官严重不足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长驱直入,在一些地区如入无人之境,相比之下,苏军却是一日千里的溃败,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指挥体制滞后、通信体系瘫痪和指挥军官缺乏作战经验。
第一,苏军指挥体制尚待完善。从苏德战争进程得知,苏军直到战争打响以后才仓促建立起指挥体制,而这个体制也是一波三折,最终才出台了最高统帅部来统一指挥作战。由于在战争打响前,前线军区的一应请求都要层层上报到国防委员会,致使多数仓库里的装备不能配备部队,一些士兵甚至赤手空拳与德军的装甲战斗。
第二,苏军编制与作战实际脱节。由于苏军在战争爆发前一直在探索编制体制改革,许多建制师团在作战中出现了战斗力与战场不符的情况。因此,在战争进行一个月以后,苏军统帅部不得不紧急对部队编制作出调整,如一个航空兵师由6个团压缩至2个团,每团编制飞机由61架压缩到22架至32架,步兵新编制比原编制减少25%,火炮更是减少到了52%,机械军到8月底都全部撤销了。
第三,指挥军官严重缺乏。众所周知,苏军在到年间因运动扩大化,致使大量优秀年青军官和高级指挥员受到牵连,客观上也造成了苏军严重缺乏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到战争打响前,苏军指挥官有16%缺编,总数达到6.69万名,而在西部边境军区缺额更大。空军飞行技术人员缺编32.3%,海军指挥员缺编22.4%。由于缺编严重,一些营长不得不迅速提升为师长军长,一些排长直接提升为团长。年3月7日到8日两天,苏军一次性任命了4个集团军司令、42个军长、个师长,而对他们来说,在接到新的任命同时,留给他们的战斗准备时间仅仅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其指挥素质可见一斑。
总结:在总结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的重大损失时,不能对苏军作战不力一概而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系列数字缺乏的背后,是前线士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苏军之所以出现不战而溃,不仅与苏军的指挥体系僵化有关,还与苏军的编制缺乏和不合理有关系。同时,一线指挥员缺乏作战经验也是重要因素。好在随后的战斗进程中,苏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建立起了稳定的指挥体系,还锻炼出了一大批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员,最终都成了打赢苏德战争的中流砥柱。
《焦土:—年的苏德战争》(重修订版)指文东线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46.9购买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