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α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过程,叫做α衰变。经过α衰变以后,子核的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其衰变式如下:
其中:X为母核,Y为子核,A为质量数,Z为原子序数。
α射线实际上就是带两个正电荷的氦-4原子核(He2+),它们在磁场中只有轻微的偏转。
2β衰变原子核由于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而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β衰变。β射线是一束高速电子流,它们在磁场中有较大的偏转。原子核的β衰变有三种形式。它们是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其表达式分别为:
轨道电子俘获也是β衰变的一种形式。所谓电子俘获,是原子核俘获核外某一壳层电子,该壳层少了一个电子,出现一个空位。这时处于能态较高的电子就会跃迁到该壳层填补这个空位,多余的能量以特征X射线形式放出。
3γ跃迁γ跃迁主要包括同质异能跃迁和内转换。
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所产生的子核常常处于较高的能态,即核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它要直接退激或者级联退激到基态,而当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就会放出γ射线。这一过程叫做γ跃迁,也叫γ衰变。γ射线通常是在原子核进行α衰变或β衰变中伴随发射出来的。原子核激发态存在时间很短(一般约10-11~10-13s),因而可以认为γ射线与α、β射线同时放出。
γ射线是光子流,其波长很短,也可以说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由于它们不带电,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放出γ射线的原子核其质量数、电荷数均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故又称这种过程为:“同质异能跃迁”。
例如:常用γ放射源Cs和60Co都是由于母核发生β-衰变后,子核处于较高激发态能级,在向较低能态或基态跃迁时便发出光子。Cs的γ射线能量为Kev;60Co放出两个γ射线,其能量分别为1.17Mev和1.33Mev。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种类
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
屏蔽材料种类
一般用材料
α
电离、激发
一般物质
一张纸
β
电离、激发、轫致辐射
轻物质+重物质
铝或有机玻璃加铁
γ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电子对效应
重物质
铅、普通混凝土
n
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吸收
含氢物质
水、石蜡
辐射可以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和非带电粒子辐射。其中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同物质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发生碰撞进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其中一种主要的作用是带电粒子直接使原子电离或激发。而非带电粒子则通过次级效应产生次带电粒子使原子电离或激发。能够直接或间接引起介质原子电离或激发的核辐射通常叫做电离辐射。因此,电离辐射同物质的作用过程和所产生的效应不仅是核科学本身深入发展和核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也是人们采用有效措施防护核辐射避免危害人体的基本依据。 ▼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