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老大说,
爸爸教过几百上千个学生,但是爸爸觉得你是我教过最好的学生。
我让他数一数,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年完成基本的学业,
幼儿园3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一共19年,整整19年,
而我们目前在什么进度条,一年级,不到4年。
我感慨,后面才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啊。。。。。
由头是一开始复课两天,
我们就收到几个批评,迟到,课堂测试没做完。。。。
也许是自己从小学到高中,教了不少学生,各种类型的孩子,
这方面,我的心比一般家长要大。
我非常清楚,
不同孩子成长的轨迹不同,
擅长点不同,
如果体现到学业上,就会展现在不同阶段上表现差别很大。
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在老大大约4-5岁,还不认识字的时候,
我买了物理电子实验器材让他玩,
他自己看着说明书的图,就可以明白怎么拼搭,
而他爹我还一头雾水。。。。
我也非常清楚记得,我在上下学的路上,
和他玩口算,他经常可以用一些非常规的计算方式算出准确的答案,
还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经常可以从倾听他的想法中,感到一些惊喜。
学校教育是这样的,
基本的原则是要求你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时候,
做出符合规矩的动作。
我们目前义务教育以公立为主,
大班制度。
传统上的来说,老师需要整齐划一的动作,
需要每个孩子对指令做出迅速而且符合规则的行动,
不然管理上就容易失控。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
老师也需要通过表扬能按照所有要求动作的孩子来达到提倡的目的。
但是对于个体来说,
虽然同一年级的孩子年纪相近。
但是每个孩子处在于生长发育不同的阶段,
有的孩子情商早熟一些,有些孩子后知后觉,比较懵懂;
智商也是如此,有个过程,而且每个人擅长的地方不同。
如果你一各方面发育早一些,就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求,
如果你的个性和擅长点刚好踩在老师的要求上,那么你收到的表扬恐怕会多一些。
作为父母,认识这点非常重要,
要去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去欣赏他的闪光点。
我见过太多焦虑的家长,
用一个老话讲,不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
而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学校老师一找家长反映点啥问题,
家长就着急得不得了,
情急之下,就把原话甚至添油加醋后的话和孩子说,
中间再夹杂一点,你是不是笨蛋之类的话。。。。。
这样,好好的孩子容易毁了,
自信心容易被摧毁,容易“破罐破摔”。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激将法”,
说些难听话给孩子听,
放心吧,更大的可能性,你激不了将,
容易收获一个躺平的孩子。。。。。
前面说到,其实每个孩子成长的轨迹曲线不同,
如果你家刚好踩在老师的要求下,
那是幸运,同时也隐藏了一些隐患,
不是酸葡萄,
因为我也见过很多小学乖乖听话,奖状不断,
但是初中高中学习无所适从的孩子,
因为要求改变了,参照系改变了。
另外一点来说,固然学校老师也是为孩子好,
但是老实讲,不同角度看问题,出发点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往往大相径庭。
父母保持冷静,多去发现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大概率会收获一个的更好的娃。
就我家娃来说,
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和想问题的一些角度。
同时他有一个从不同角度来看,有优有劣的特点。
那就是他有“心理钝感力”,
他对外界一些人与事不太敏感,比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好的地方,比如由此他可以一整天一个人沉浸在他的积木搭建,
很有耐心和专注独处的能力。
同时,他对于一些话语也不相对不敏感,
这样,他也就天然有个自我心理的防御系统,就是他不会很计较一些东西。
同一特点不好的方面,
这样的一来,他对一些指令不太敏感,反应慢半拍,
比如你叫他穿个鞋,他往往不是马上行动,
他彷佛要先从他的世界中走出来,
所以他的口头禅是,你刚才说什么?
同时,他也比较佛系,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心,
不是那种做事想冲第一的人。
目前,刚上一年级,
这个特点会让他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东西,
自己整理书包等管理自我学习的意识比较弱。
我之所以不太着急,是因为这样的男娃,
我在过往的学生中见过类似的。
这种属于晚熟品种。
往往这样的孩子,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容易出现问题,
我早年就教过这样孩子的语文。
用我的话来说,这样的孩子容易“听不懂人话”。
因为他们对于人情世故,对于世间的事吧不太敏感,
也不太理解。
所以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李白看到一个月亮就想到那么多,
一会儿思乡,一会儿思念朋友。。。。。
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吃个粽子能吃得热泪盈眶,
他们觉得莫名其妙。。。。。
在一定的年龄内,这个问题会困扰到他们。
我现在比较重视儿子的阅读,
把阅读当初优先级第一,就是需要孩子通过广泛的阅读,
去补充很多背景知识,去帮助他理解人世间的事情。
(有些孩子在日常中就自动获取了,有的孩子需要刻意教)
与此同时,这样的男娃,往往数学天赋还可以,
彷佛是一种弥补,他们往往对于数学这种纯粹的东西悟性还可以。
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世间事情的钝感力帮他们排除了很多对大脑产生干扰的信息,他们大脑往往比较单纯和专注。
这是一个角度去让家长们不焦虑,
就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擅长点不同。
另一个角度,我想和大家探讨。
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包括读者们,大部分也都经过完整的本科教育。
我想说的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一路读书辉煌,一路高光,
难道就一定保证了一个幸福的人生了吗?
甚至,就一定保证了一个很实际的赚钱能力了吗?
我认为,保证不了,连赚钱能力也未必,更别提幸福人生。
(在我看来,幸福人生是比其他东西更加难得,更加珍贵的。)
我们都经过完整的教育,
我们其实都很清楚,
教育过程中,其实存在很多不合理,甚至存在很多糟粕。
我们那么逼着孩子去适应,去通关的东西,
未必就是完美无缺的,正确的。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一些毫无意义的内容,
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面有菜色,
磨去自己的特点,磨灭自己的特长。
我们投入那么多,放弃那么多,失去那么多,
却未必能得到我们认为我们能得到的。
我们认为好好读小学初中,考上好高中,然后考上好大学,
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然后就结婚,
生个孩子,让他好好读小学初中,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然后就结婚,然后生个孙子,再让孙子好好读小学初中。。。。。。
这样的循环未必很有意义。
况且,这样的循环也未必能得到。
世界很无常。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银行上班很好,旱涝保收,
但是支付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