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御器材 >> 防御器材资源 >> 苏联最差的大将巴甫洛夫,战前自称天下无敌
如果说起苏德战争的爆发,以及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失利,这恐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德军的强大固然是一方面,但苏军没有做好任何战争准备,甚至连对德国的基本防御准备都没有做好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关键的是,经过了三十年代动乱的苏联,内部有经验的军官实在是不多,很多将军都缺乏足够的作战经验,所以在遭受到德军突袭的时候,自然就会手足无措,指挥上频频出现错误,最后被德军打败。
可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的苏军将领,虽然说实力不济,可是面对德军的攻势,最起码也坚守了一个月才被德军打碎防线。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不得了了,执掌一个方面军六十余万大军,却在德军面前连一周都没坚持住,就被德军给打败了,不仅兵马损失了个一干二净,还把整个白俄罗斯丢给了德国人。这位水货将军就是苏联在战时第一个被枪毙的大将,西部特别军区、西方面军司令官,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
一、荒唐的巴甫洛夫
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在战争爆发之前,都算是苏联红军里一颗正在升起的将星。斯大林在年任命巴甫洛夫为西部特别军区的指挥官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当时巴甫洛夫是苏联一颗正在升起的将星,那么让这位将星去指挥西部特别军区,很明显是希望巴甫洛夫能够指挥好这个苏联当时最优秀的军区。但很明显的,斯大林高估了巴甫洛夫的能力,又或者没想到巴甫洛夫在晋升为大将和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官后,人就开始飘了起来,做事也是越来越不让人省心。
在年的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就暗中筹划对苏联发动战争,想要夺取苏联的工业区和资源区。彼时德军的准备工作几乎是不加掩饰的进行,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几乎每天都会越境进入苏联境内,对苏联边境筑垒地带进行侦察和拍照,并且用军列将部队送往了边境地区,俨然是要对苏联发动战争。而我们的巴甫洛夫将军对此有什么对策吗?答案是否定了,他还忙着对手下吹牛呢。
巴甫洛夫是个很诡异的人,他对于管理部队有自己的一套,只不过这套办法算不上多好罢了。比如说,他要求部队将多余的装备统统缩进仓库里,理由是防止装备在日常训练里磨损。按照他的观念,战争爆发前把装备下发就可以了,哪里需要随时随地都给部队配足武器装备?于是乎,他就把军区的绝大多数技术装备都缩进了仓库,连带着把备用零件都扔进去了。
至于这些装备在仓库里的保管情况如何?反正等到后来德国人缴获了仓库时,发现这些装备大多都生锈了,备用零件也都有不少都生锈了…………
而巴甫洛夫对部队的日常管理也不怎么样,或者说压根就没走心。比如说西部特别军区的六个机械化军,原本应该是兵力强大无比,可是在巴甫洛夫的管理下,强大的机械化军能有千余辆坦克,弱小的只有几十辆老旧坦克,有些名义上的坦克团实际上压根就没有坦克,只能靠配发的反坦克炮混日子。本该发给他们的装备,都在仓库里堆着呢,鬼知道巴甫洛夫是打算做什么。
好端端一个西方面军,在巴甫洛夫的指挥下变成了最差军区,战斗力飞速下降成了最差军区,巴甫洛夫自己对此没有任何想说,反而还自我感觉良好。在年初的总参谋部大演习里,他指挥的“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被巴甫洛夫的“蓝军”全歼,整个白俄罗斯都被“蓝军”占领,可以说是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可巴甫洛夫对此是不屑一顾,还表示“演习就是打牌,今天你赢,明天我赢”。他这话当场就被斯大林严厉批评,但巴甫洛夫还是无动于衷,完全没有对自己的失败做出任何反思。
必须说一句,这次演习里朱可夫用的战术,完全预测了苏德战争初期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术……巴甫洛夫对此没有任何调整,可以说是要凉的节奏。
二、巴甫洛夫的奇妙指挥
巴甫洛夫没做出调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他认为战争不会爆发。可是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去?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在全线对苏联发动了进攻,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最是倒霉,迎面就撞上了德军在东线战斗力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已经改名为西方面军了,巴甫洛夫还是西方面军的指挥官,他现在需要做的是赶紧判断德军的进攻方向,好派出部队挡住德军的攻击。
事实上,巴甫洛夫有个简单的方案就可以挡住德军,他只需要命令部队进入筑垒地带就可以了。按照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的预案,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是没法防守的,驻守在那里的部队只适合做迟滞用途,苏军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后方还有更为坚固的筑垒地域,只要让部队进入到这些筑垒地域进行防守,那么苏军就有可能挡住德军的攻势,就算是失败也不会太严重。
然而,巴甫洛夫脑回路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就认为德军会从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发动正面突击,然后他决定把自己手头的大部分部队,包括全部三个集团军和六个机械化军一股脑地投入到突出部了,要和德军在正面决一死战。这个决策是绝对的臭棋,手握古德里安和霍特两个装甲集群的冯·博克元帅,怎么可能会让自己的装甲部队在正面突击呢?从突出部的两翼迂回合围苏军,这个方案它不香吗?
冯·博克二话没说,让古德里安和霍特分别带领各自的装甲集群,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至苏军的后方,试图将苏军主力合围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而巴甫洛夫的举动无疑是帮助了冯·博克,将三个集团军和全部六个机械化军都送进了突出部里,试图在这里抵抗不存在的德军强大攻势。毫无疑问的,他这是白白让部下送死,而且死的毫无价值,因为他们还不等做出任何反应,就已经被德军合围在突出部里了。
三、惊慌失措的巴甫洛夫
突出部从来就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位置,将部队置于突出部内等同于坐等敌军实施两翼合围。而巴甫洛夫不但这样做了,还让部队一股脑的都冲进去,这绝对是一种作死的行为。而且巴甫洛夫自己也离开了西方面军位于明斯克的司令部,直接跑到第13集团军去指挥作战了。可他走的时候却没告诉自己的参谋们,自己带的电台频率多少,导致了司令部也联系不上他,他彻底失去对战局的把握能力了。
巴甫洛夫是火箭晋升上来的司令官,和朱可夫、基尔波诺斯这样稳扎稳打晋升的大将没法比,面对德军的进攻他已经是惊慌失措,在发现自己失去了对方面军各部队的把控能力后,他才会跑到前线去进行微操。可他这么一走,西方面军就彻底没有了指挥,莫斯科的国防人民委员会也联系不上巴甫洛夫,等于说现在西方面军没了大脑,莫斯科也不知道西方面军出了什么事,整个西方面军都处于失控状态。
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不是没派人联系巴甫洛夫,可是派来的库利克元帅完全不知道前线糟糕成这个样子,乘坐飞机刚飞到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上空就被击落了,现在还在突出部里收拢溃兵顽强抵抗呢。
库利克没了消息,斯大林只能再派朱可夫去明斯克,等到朱可夫在6月25日赶到明斯克的时候,情况已经恶化到了极点——巴甫洛夫把最后的预备队第13集团军也带到前线去了,现在所有的筑垒地域都没有部队防守,德军已经长驱直入,形成了比亚韦斯托——明斯克包围圈,整个西方面军都有覆灭的危险。
朱可夫的判断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他在年初的总参谋部演习里就是这样击败巴甫洛夫的,德军完全采用了和他一样的战术,而巴甫洛夫还是一脚踩进了圈套。更要命的问题在于,明斯克城外已经出现了德军的装甲侦察营,并对明斯克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朱可夫很清楚,如果德军的装甲侦察营已经出现,那么德军的装甲集群很快就会兵临城下,而明斯克现在是一座空城,根本不可能挡住德军的进攻。
朱可夫是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了,为今之计只有让西方面军立刻突围,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当朱可夫把眼下的情况汇报给斯大林并建议放弃明斯克,让西方面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突围时,斯大林是咬着牙下达了让西方面军突围的命令。
正式的撤退命令在6月26日下达,巴甫洛夫此时也冷静了下来,同样下达了一份突围命令,然后这厮就带上自己的亲信,坐上飞机逃往了斯摩棱斯克,只留下西方面军的部队在包围圈之中尝试突围,整个西方面军就此陷入了绝境。
至此,西方面军算是完蛋了,各部队只能独自尝试突围,没有了西方面军司令官巴甫洛夫的统一指挥,这种零散突围的希望十分渺茫,最终逃出包围圈的部队也就二十万多一些,约有四十余万苏军官兵被德军歼灭,或战死或被俘。德军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取得如此胜利,这完全要“归功于”巴甫洛夫的“指挥”。而巴甫洛夫的下场自然也不会多好,作为抛弃部队独自逃生的败军之将,他在7月28日被以叛国罪处死,倒也算报应不爽了。
参考文献:《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
《被处决的苏军英雄:巴甫洛夫大将》
《苏德战争前十天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