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器材

红色蓝军超级战队的争锋之路解放

发布时间:2023/1/15 0:36:05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夏德伟张铭好

纵观战史,两栖登陆作战无疑是最复杂、牺牲最惨烈的作战样式。海军陆战队某旅恰是为此而生的,针对性的攻防演习年年都有。作为一支进攻型部队,他们并没有主打防御的专职“蓝军”。但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对一支临时编成的“蓝军”分队倾注心力,照样可以积极影响全旅训练轨迹,为练兵备战积聚强大的势能。

取法乎上,当风出鞘

对抗演习中,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一度是该旅“红军”的一贯表现。可战绩再出彩,官兵们也没什么成就感。战士们说,这仗打得一点也不过瘾;指挥员们更清楚,这都是“‘红军’必胜”的推定捣的鬼,真打起仗来会吃血亏的。

“重拳砸软柿子,胜之不武。”该旅机步二营营长黄思亮感慨道。原来,当时防御一方几乎全由保障分队拼凑而成,论战斗力,攻守两端压根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

近年来,实战化之风劲吹之下,该旅一再刷新作战观念,从理念到行动,从形式到内容,直指实战化“含金量”。正如旅长王家权在议训会上所言:“想练成铁军,就少不了钢军的陪练,我们绝不能再打一厢情愿的仗了。”

军贵选锋,该旅力求为“红军”培植一个强大的对手。在模拟“蓝军”的设置上,一律起用头等主战分队,还为其专门配备了一个强有力的打仗班子。而“红军”最过硬的参谋人员则被编入了演习导演组。在能力生成和作战设计上,由“蓝军”精准设定能力指标和需求清单,通过申请编配各种作战力量,使其战斗值不断增强。

打仗,打将。战术素养上,他们取法专业“蓝军”,全力研究战场存亡之道,把战例剖析和战法学习纳入周表计划,把研究成果编入作战简报。从驻训简报上的论文题目,便可一窥大略:“战场情报准备与指挥决策”“轻型机械化步兵连防御作战”……

训战一致,成了“蓝军”营连排班四级层层抓实的关键词。从单兵到整体,从基础到高阶,他们的专项训练步步如棋。所属各兵种先练战术再练协同,分则各自练好专业,合则自动生成作战模块。曾当过“蓝军”前锋的机步一营一连指导员何鱼说:“我们不干边边角角的活儿,一门心思就为把‘红军’给打疼了。”

“蓝军”本脱胎于“红军”,对“红军”战术自然熟门熟路。前几年,原陆战四连担纲“蓝军”主力,首战即抖了大威风。根据地形和以往“红军”打法经验,他们等风暴般的炮击过后,果断将兵力前置在滩头阵地。在“红军”抵滩之际,接连发起3次反冲锋,一时间,打得“红军”红烟直冒、乱了阵脚,首波突击兵力近半个小时未能建立可用的登陆场。

丛林激战时,双方更是杀红了眼,猛烈的交叉火力甚至把枯草引燃了。攻入“蓝军”指挥所后,“红军”本以为锁定胜局,却因指挥协同被破坏、火力配系不合理导致伤亡过大,被判告负。“当时全班打得只剩下我一个了。”想到这一仗,当时身在第二突击群的四级军士长许建国还会条件反射似地打个激灵。

这一仗,成了“蓝军”的正名之战。自此,红蓝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蓝军”的“磨刀”作用不断凸显,再不容“红军”小觑。每到临阵拼刺阶段,一种有我无敌的决战氛围犹如春风野火在全旅蔓延开来。

磨刀霍霍,尽露锋芒

“‘蓝军’设置跟高考命题有点像,题型可以重复,内容却不能重复,所以只能越来越硬,越来越刁钻。”该旅副参谋长张志军有感而发。

去年9月,该旅决定让轻步营当“蓝军”。这是支有着74年步兵传统的先进营队,能攻善守,战斗力在全旅首屈一指。

强手当前,哪怕离交手还有一个多月,“红军”官兵内心的“战备”之弦还是一下子从三级转为一级。那段日子,“红军”中军帐里夜夜通明,为了提神,每一壶水能塞小半把茶叶。戒备最严密时,仅敌我识别口令就设置了三道:一道普通口令、一道特殊口令、一道数字算法口令。

殊不知,“蓝军”也在巨大的压力下着了慌。据轻步二连连长丁杰介绍,他们所据守的防御阵地地形易攻难守,前几年已经打过防御战,他判断“红军”数据库里还有相关坐标,诸元一装,炮火就来了,必定会“犁”上好几遍。

危局下,“蓝军”精研苦练之际,不忘发动官兵研究对抗规则,每人写一条战术建议。丁杰就从本连采集到的80多条建议中,看到了不少智慧的火花:官兵之间互换军衔领章,以规避“红军”狙杀指挥员;用编织袋、树叶、木棍和现行装束自制仿真目标,迷惑“红军”;通过扩音器播放录制好的射击、喊话音频,吸引、分解“红军”火力……

一个午夜,敲定了有关机动防御的战法,轻步营营长崔海长舒了一口气。为检验官兵敌情意识,便故意在帐篷区外围用手枪对地开了4枪。刹那间,营门哨兵背靠背持枪上膛戒备,所有连队悉数吹响紧急集合哨;两分钟后,各连尖刀班展开抓捕行动,全营待命出击。

当战幕拉开之际,“红军”的火力密度和攻击范围前所未见,三大正面突击群外加空中机降分队、潜水渗透分队,以雷霆之势向“蓝军”防御阵地压来。但“蓝军”这次选择弃守滩头,在纵深阵地节节抗击。

最终,“红军”以45%的战损率夺控全岛,被导演组判为惨胜。其中,机降分队落入“蓝军”歼敌区,人机无一幸免。

最不可思议的是,“蓝军”竟有一支最精锐的加强排成功“突围”了。他们被赋予了潜水破袭任务,目标——“红军”登陆舰群。只可惜,有了好的抗击设想和手段,却没把控好攻防转换时机,潜行至半途,演习已宣告结束。

复盘时,一名导演组成员表示“蓝军”虽败犹荣,崔海却不领情,“战场是最公正的,胜就是胜,败就是败”。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蓝军营”确实起到了让尖刀更尖、让铁拳更硬的作用。

复盘结束后,该旅的作战流程被全盘细化。大到综合计划、方案预案、指挥所开设、战场管理,小到隐蔽伪装、夜间标识通路、身份识别、口令设置,逐一精准施策。按照战时标准,政治工作部梳理出“战时政治工作流程图”,形成了1个总案、5个分案,确保能够快速融入指挥链。拿出临战姿态,保障部在全旅范围内进行了5次巡修,将装备故障全部归零。

红蓝9战,5胜,4负。数据无声,却是该旅向战图强的最佳注脚。“战场上,大家都想打赢,都担着战友的生命。感谢‘蓝军’兄弟们为我们上了这宝贵一课!”当崔海率全营回撤时,作战支援营营长汤月秋与数百名官兵列队道旁,向“蓝军营”的车队致以军礼和掌声。

战中思战,转“危”为“机”

一支足够强大的“蓝军”,在全旅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该旅作训科科长王干理认为,红蓝双方遇强更强,在彼此磨砺中取长补短,仗越打越精了。而“蓝军”逼出的危机意识,早已渗入到日常练兵备战的方方面面。

指挥上,为了把硬仗打精巧,该旅各级指挥员纷纷下了苦功,带头学理论、研战法、练指挥,主动上战车、上炮位、上指挥平台。教学上,训练教学双向反馈制度全面确立起来,主官任教、按级任教、评教评学蔚然成风,各专业各层次各要素的训练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快速反应上,该旅对战备出动能力展开多轮论证,打破了对战斗单元只掌握到连队的思维惯性,将人员、装备、弹药、物资、器材重新定位,大大提高了战备转进速度与效益。

“现在的坦克怎么跑得跟越野车一样。”四级军士长王汇是名东风车驾驶员,对装甲装备没什么概念。他并不清楚,这速度上,有装甲兵们的一口志气在。

曾经,装甲装备行进间射击总是伴着短暂的停顿。这一致命短板被“蓝军”反坦克排摸清后,全连参战的贡献率甚至不及步兵排的一次冲锋。如今,机步营对此死抓不放,为防车组射击时减速或暂停,专门在每台装备的履带上拴红布条,只透过望远镜一端详,动静状态便见分晓。前不久,该旅联合检查组对防化连进行战备抽点。开赴目标地域后,检查组开始不按套路出牌。环形防御线外,一名少校大步往指挥所方向走来,口令不回,吓阻无效,逼得上士史作佩在枪口装上了明晃晃的刺刀,才将其截停。事后证明,游动哨如此处置是绝对必要的,那名少校的手掌上写着“炸弹”二字。

“报告连长,电话通信已恢复!”这显然是检查组出的又一个怪招,故意派人剪断了电话线。几乎与成功接线的同时,一名“敌”通信兵上士被潜伏哨反剪双臂押了过来。

当检查组问及是否布控有反狙击小组时,连长李祖帅一呼电台,3支激光笔朝目标方向射出3道红线,一道打在“敌”狙击手潜伏的树上,两道打在帐篷上方。不仅如此,全连已开始在丛林边缘构筑掩体,并预置了反装甲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该旅主战营队均担纲过“蓝军”,在角色锤炼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的“蓝军”思维。如此一来,在与正牌“蓝军”对阵时,官兵们无不多了个心眼。

去年年底,该旅在北方的一座模拟城市内与专业“蓝军”展开决战,武侦连连长王先锋率破袭分队直抵城下,指挥各组或佯动,或急袭。利用“蓝军”视野和射击盲区,竟在枪口下翻进了指挥大楼。开战不到半小时,活捉其“蓝军”副旅长。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862.html
------分隔线----------------------------